实施“暖蜂芜优”行动 综合施策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建难题

安徽省芜湖市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出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若干举措》,大力实施“暖蜂芜优”行动,充分整合各方力量,综合施策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聚焦“谁来管”,条块协同健全责任体系

社会工作部门“统得住”。落实归口管理责任,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发挥好非公工委工作机制的整体效能,强化非公工委要点清单、调研评估、重点联系等重要工作制度,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协调联动,凝聚抓行业党建的合力。

行业主管部门“管得住”。按照“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管平台必须管群体”要求,依托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快递、网约配送、交通运输、网络直播行业党委,同步推动业务量较大的县(市、区)成立行业党委,在“条”上管起来。

街道社区属地“兜得住”。通过街道和社区干部包联、建立党建联系点等方式,及时将辖区新业态企业、网约配送网点和新就业群体编入街道社区网格,加强联系指导服务,在“块”上兜起来。

聚焦“怎么建”,分类推进扩大组织覆盖

多方协作抓排查。聚焦新业态重点加盟、合作企业开展“两个覆盖”大排查行动,通过数据比对、电话核实、入户走访等方式,累计摸排新就业群体5.3万人、党员1751人,将274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

多措并举抓组建。针对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活动半径、工作链条和线下节点,依托街道社区或网点站点统筹组建;针对网约车司机在城市内流动,依托平台企业或合作企业挂靠组建;针对货车司机党员跨区域流动,依托交通运输部门、平台企业、货运集散地分类组建;针对网络主播从业人员相对集中,依托直播产业园(楼宇)兜底组建,先后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36个。

党群联动抓覆盖。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行业集中入会、区域群团兜底等方式,先行组建群团组织,着力把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起来,累计建立新就业群体群团组织376个。

聚焦“起作用”,搭建载体彰显担当作为

引领健康发展。开展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四岗联创”和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四亮”活动,成立“蓝骑士”“弋行侠”“红骑先锋”“食品安全监督员”等党员志愿服务队32个,开展党员先锋车队助学送考、党员主播乡村振兴助农直播、“网民看芜湖”等活动2000余场次。

融入基层治理。创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的“三联”工作机制,推动街道社区与平台企业结对共建,积极引导161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到街道社区报到,共同参与网格化治理,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的有效力量。

树立示范典型。推荐优秀从业人员作为“两优一先”“劳动模范”等人选,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8场次,80人荣获“最美”称号。拍摄《城市的星光》新就业群体专题宣传片,累计观看超过30万人次,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认同感。

聚焦“解难事”,综合施策落实关爱举措

打造阵地提升归属感。制定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指导文件,细化“十个一”清单,围绕场景多元、服务多元、融入多元,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聚力解决“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就餐难”等突出需求,通过遴选“友好商家”、规划“骑手友好线路图”、设置“暖新食堂”、发布公益服务清单等方式,推动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由阵地式转向场景式。整合城市驿站、工会驿站等资源,按照“八有八建”标准,建成“暖蜂芜优·驿家人”先锋驿站942个。

强化保障提升安全感。建立政策联合制定、制度联合创新、工作联合推进、矛盾联合化解的“四联合”机制,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劳动权益保障、法治护航等活动,推动快递、网约配送、货运、网约车4个行业集体合同签订实现全覆盖。

关心关爱提升幸福感。开展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事项攻坚行动,汇集资源发布6大类17项公益服务清单,制定驿站服务项目计划书,筹集50余万元,走访慰问8000余人次,为8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赠送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送健康活动,开展无人冰柜送清凉、公益服务进驿站、新就业群体运动会、爱心年夜饭等活动300余场次,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本文由安徽省芜湖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