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新技术、新工艺17项,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6项、省级科技项目9项,开发沙棘新产品6大系列30余个;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获得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专利优秀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8项、河北省承德市科技成果3项……翻开岳丽华的履历表,人们看到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83年出生的岳丽华,现任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总工。为让一颗颗小黄果变成“金豆豆”,岳丽华在沙棘产品研发方面已工作17个年头,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激发了一个企业的活力,助力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7月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心怀梦想,笃定前行
2007年,岳丽华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本有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但一想到家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更需要科技人才,她毅然回乡,来到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当起了技术员。当时沙棘产品在围场县刚刚起步,公司既没有拳头产品,也没有稳定的销路,发展举步维艰。但她始终坚信家乡这种纯天然、无公害、高营养的小果果一定能变成“金豆豆”,沙棘产业也一定会有大发展。怀揣这一梦想,在公司领导的指引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她开始了自己的研发之路。
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期间,她不是在实验室里就是在生产车间,有时候为了出数据,她饿着肚子坚持工作。为了研究分离提取沙棘果油、沙棘果酸的技术,岳丽华每天起早贪黑泡在实验室、生产车间里,查阅上百种资料,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数据深究。沙棘果汁酸度高,一般的酶制剂不起作用,岳丽华便带领团队跑遍国内知名酶制剂厂家,没日没夜地扎在实验室里搞研发,每天与轰鸣的机器和复杂的数据为伴。失败了不气馁,继续查阅书籍、深研细琢;困惑了不懈怠,主动到“产学研”合作大学向教授们请教探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
经过三年不间断的实验,岳丽华和同事们最终研发成功沙棘果油、沙棘果酸生产技术。她主持完成的生产工艺,精准控制关键技术参数,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她主导开发出几十种新产品,形成了从沙棘初加工产品到沙棘饮品、化妆品、保健品在内的全系列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
坚定梦想,严格质量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岳丽华说:“我们是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闯过重重难关才走到今天,绝对不能在产品质量上自断后路!”
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岳丽华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建立了企业自查管理制度,健全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了HACCP体系,完成了有机产品认证、FDA注册、犹太洁食认证等;在生产工艺中,精准地控制关键技术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更多像岳丽华一样严谨负责的人坚守在质检岗位上。为此,岳丽华先后对这个岗位上的28名员工进行专业的检验技术培训,耐心地手把手指导员工进行实践操作,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倾囊传授,为公司储备了一大批专业后备力量。
绽放梦想,造福百姓
岳丽华秉承“企业的发展不光要看给自己带来了多大收益,更要看给社会带来了多少效益。发展壮大就要回报社会、造福百姓”的使命和情怀,主动请缨,带领公司的研发团队,将研究改良的优质高产大果沙棘等种苗新品种向周边农民推广。
起初,岳丽华走村入户推广树苗时,农户们并不接受。当时很多村民认为,到山上采摘野生沙棘就能卖钱,拿出土地种植沙棘不划算,“万一产量上不去,搭了功夫,还浪费了土地咋办?”岳丽华就组织公司老党员一起进村入户做村民的动员工作。党员们到村子后,动员村干部和自己的亲友示范种植。很多村民一看党员干部们带头试种了,也动了心思,“党员干部都种了,我们还怕什么?”
为了尽快让乡亲们从种植新品种沙棘中得到实惠,岳丽华三天两头往种植基地跑,从整地到育苗,再到栽植和后期管理,她都精心指导。经过示范种植,当年新品种的亩产量达到600~800公斤,比野生沙棘产量增加了四五倍,公司以每公斤8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带动2.6万农户增收。目前,围场县新品种沙棘基地发展到10万多亩,小果果真的变成了“金豆豆”。
如今,岳丽华和她的研发团队已繁育成功“宇璐”沙棘新品种,并通过省级新品种审定。同时正在开发沙棘果粉、沙棘冻干果、沙棘黄酮等健康产品,通过原料基地与科技研发、产业加工的一体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有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于弘扬塞罕坝精神,提升塞罕坝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区水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岳丽华说:“作为一名沙棘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把握创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劲头,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小沙棘变成绿色健康、可复制、可持续的大产业,引领带动身边更多的群众走上富裕幸福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孟建军)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