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关切地说道。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面对8400万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这份关切,始终如一。
顶层设计在完善。
2024年首次召开中央社会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痛点”“需求点”,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1月发文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明确加强组织凝聚、关心关爱、激励引导,强化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
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两新”工委)牵头,协调18个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海南省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二十条措施》;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发布《“情暖苏新”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的若干举措》,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集成实施16条关爱举措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两新”工委、省总工会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11条举措,包含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开展送温暖活动、开展爱“新”医疗义诊、提供从业女性贴心关怀……
管理和服务在跟进。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通过加强组织覆盖、参与社区治理、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新就业群体凝聚力、成就感、获得感。
“天气冷了,屋里等单不用挨冻。”“饿了么”外卖骑手刘赛豪道出了新就业群体的心声。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的“全时驿站”,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即便在凌晨1点也能自由进入,享受充电、热水等贴心服务,无惧严寒酷暑。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的骑手友好移动餐车和“暖新驿站”,同样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了就餐、休憩的便利之所。如今,北京已有这样的24小时“全时驿站”1400余个,5600余个党群服务站点和近万个群团组织及社会服务阵地向新就业群体敞开温暖怀抱。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指导各旗县区将已建成的“红蜂驿站”位置信息录入到“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电子地图应用软件中,提高友好场景知晓度与可达性。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新建暖心驿站680余个、司机之家30余个,组建商会党群工作服务站40余个,更好解决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吃饭难、歇脚难等问题,组织快递员免费体检3500余次,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服务750余人次,推动企业为快递员购买保险2万余人次,进一步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关心关爱和团结凝聚。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既要解其“燃眉之急”,更要筑其“发展之基”。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将不断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和服务管理,完善新兴领域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全域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镇街”建设,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今年底谋划建成6000余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让每个新就业群体都能找到归属的坐标。
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一线,把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数据显示,中央社会工作部指导各地布局打造暖“新”驿站4.5万个,建成友好社区、友好商圈等系列友好场景3.5万个,推动各地下大力气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权益保障、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问题。
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
“闲下来的时候帮岛上的独居老人打扫卫生,谁家有事搭把手、帮帮忙,挺有成就感。”作为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好小哥联合党支部的一员,快递员夏广彪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获得居民们的点赞。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熟悉社区民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各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引领带动新就业群体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2024年,269万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报到,有的担任社区网格员,协助收集民意、排查隐患;有的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发现并报告不良商户违法违规行为,为基层治理增添“新”力量。
穿梭街巷的脉搏,风雨中托起三餐温热;指尖划动城市神经,车轮丈量夜色经纬……各地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的嘱托,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攻坚突破,不断健全新就业群体全方位关爱体系,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一线,把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