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攻坚战(工作实践)

许华松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着重抓好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安徽省淮北市全力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百日攻坚,推动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应建尽建,不断厚植党在新兴领域的组织基础。

系统谋划布局

织密排查“一张网”

抓好部署动员。按照“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工作思路,分别制定党组织、群团组织年度组建计划和各季度任务清单,绘好攻坚作战图。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市上下层层整合力量,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拉网式调查。

明确方法路径。通过取数、比对、筛核、分解、摸排“五步法”做深做细摸底工作,由市场监管部门给注册数、税务部门查运营数、人社部门核员工数,镇(街道)、园区统筹力量,通过比(比对工作台账)、问(发放调查问卷)、谈(集中交流座谈)、访(实地上门走访)等方式,“一企一社一册”进行登记。

细化工作台账。细化建立1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30人以上新社会组织、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12本台账,对全市纳入排查对象的34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930余个社会组织切实做到经营运行情况清、职工数量情况清、党员队伍情况清、党群组织情况清和联系管理情况清等“五个清”。

聚焦难点堵点

打好组建“攻坚战”

找准“突破口”。通过“育、招、找”三字诀,着力破解无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发展党员难题。倾斜发展党员计划,在全市年度发展党员计划中增加“无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专栏,在38个镇、街道、园区分别成立非公综合党支部,兜底做好辖区无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300余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00余人。引导“两新”组织定期举办党员职工招聘会,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专项活动,通过“一封信”“红色招募令”等方式,动员130余名“口袋党员”回组织。

打好“组合拳”。充分运用全域党建这把“金钥匙”,依托楼宇、商圈市场、园区、行业协会,采取联合组建、派驻帮建、片区联建、挂靠组建等模式,推动党组织能建尽建,全年新组建党组织590余个,较去年增幅42.2%。会同组织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开展新兴领域“隐形党员”大排查,以尚未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为重点,将9600余名非公有制企业员工身份信息与全市党员信息管理平台比对,新发现“隐形党员”870余人,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带动成立党组织250余个。

统筹“一盘棋”。围绕提升党的工作覆盖,同步推进群团组织建设,会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召开全市新兴领域“两个覆盖”专题推进会,实施党群共建“四大工程”,通过党组织带、群团组织促、上级部门领等方式,全年新组建群团组织5700余个,其中,工会组织较去年增幅53.6%,共青团组织增幅113.4%,妇联组织增幅280.4%。

强化组织领导

拧紧工作“责任链”

加强工作指导。推动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较多的13个市级主管部门成立行业(系统、综合)党委,加强“两个覆盖”行业指导。从全市机关、国企、社区等派出52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帮扶39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同步建设45个党建工作指导站,做好“两个覆盖”宣传指导工作,全年共摸排并向组织推荐有入党意愿的职工400余人,帮助解决发展党员和党组织成立等程序方面问题300余个。

开展专项行动。制订《全市新兴领域“两个覆盖”百日攻坚行动方案》,从2024年8月上旬到11月中旬,集中100天时间,开展“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每月初制定月度组建计划,每月底书面反馈组建情况,并在当月全市社会工作例会上通报完成情况。“百日攻坚行动”开展期间,共组建党组织300余个,群团组织3900余个,占全年组建数量的60%以上。

压实工作责任。会同市委组织部,每季度对“两个覆盖”工作进行专项调度,13家市委直属党(工)委负责同志汇报工作进展,对于工作连续落后的1个县区和1家市直单位,约谈其主要领导。将“两个覆盖”情况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存入“一把手”个人档案,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相挂钩,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淮北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