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汇聚“递力量” 激发“新”动能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穿梭大街小巷,服务市民,反馈信息,以独特的职业优势融入社区,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通过党建引领、服务赋能、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以服务聚人心、以参与促治理”的实践路径,引导更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建好机制,参与渠道更畅通

“在日常的外卖跑腿中,无论是发现角落的安全隐患,还是听到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我都会主动搭把手。”“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将服务新就业群体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力求打造汉阳小哥‘友好之城’。”……近日,汉阳区召开“城与人双向奔赴”座谈会,政府部门、高校专家、平台公司以及快递员等齐聚一堂,就如何进一步服务新就业群体、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言献策。

把握新就业群体特点,方能健全精准有效的关爱体系。汉阳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小切口”撬动“大服务”,持续打造“新动汉阳”党建品牌,积极联动有关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将法律援助、健康医疗、技能培训等服务送达一线,以真诚之心、切实之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针对新就业群体就业方式灵活、权益保障弱、归属感不强、社会认同感低等问题,汉阳区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推动落实“知音友好”、赋能成长、健康舒新等“十大行动”,打好关爱“组合拳”。开展“电子出入证”试点,有效解决外卖骑手“进门难”等问题;整合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实时提供全区就业创业信息库;推出“青年公寓”,部分符合条件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已申请入住……在汉阳区街头巷尾,“友好小区”“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商户”“友好楼宇”“友好医院”“友好就业”“友好基金”等8大类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逐步呈现,帮助他们更好扎根城市。

紧盯需求,做好群众“专属骑士”

“婆婆,我来了!”22岁的网约配送员郑何奕忙完手上的订单,便赶往汉阳区永丰街道黄金口岸社区陈婆婆家。陈婆婆独居多年,身患多种疾病。郑何奕要帮她去汉口一家定点医院买药。自从去年加入汉阳区“递力量”志愿服务队,郑何奕成了陈婆婆的“专属骑士”。

郑何奕拿着陈婆婆的医保卡、病历本、药盒,仔细核对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挂号、找医生开处方、排队买药……这一趟下来,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当郑何奕把药品、发票和找回的零钱交到陈婆婆手中时,老人连声道谢。目前,郑何奕已为陈婆婆等老人买药上百次。

汉阳区目前有400多名持有低保证明和重症病例的 “双认定”对象,他们患病重、病情易反复、治疗周期长,面临着购药取药的重重困难。汉阳区引导网约配送员组成“递力量”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他们走街串巷的优势,为特需患者提供购药送药服务。他们往返于城市各大医院院区,为患者耐心排队,将多类特殊药品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像郑何奕一样的“递力量”志愿服务队队员还有70多位。如何让他们从被服务的群体成为流动的服务力量,汉阳区不断实践探索,引导他们从身边“熟悉的陌生人”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守护人”。

考虑到骑手工作时间特性,义务代买药服务定在每日下午3∶00-5∶00时间段内,由网约配送员参与特药配送服务,当遇到排队超90分钟或辗转多门诊等复杂情况时,则按相应标准给予劳动补助。

除了“递力量”志愿服务队,汉阳区还组建了“龙行骑士”等96支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参与者。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积极参与上报安全隐患、关爱空巢老人等服务。

“每次把药送到老人手中,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我会继续坚持下去!”郑何奕的话道出了“递力量”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心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汉阳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本报通讯员 杨芬 胡晓蓓)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