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体系(工作实践)

刘可唯 夏润和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积极整合资源,谋划破题方向,从“党建引领、阵地建设、汇‘新’聚力”多方位着力构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旌阳实践”。

铸牢权益保障“基底石”

依托构建“区委‘两新’工委牵头+行业管理、属地管理条块结合+新业态企业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行业相近、业务相关、地域相邻”的原则,成立覆盖互联网、交通运输、快递、直播电商、网约配送等(行业)综合党委15个,街道“两新”综合党委1个,通过建立联合党组织或功能型党组织实现组织覆盖。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通过建立工会、妇联组织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按照“组团式服务、分片区指导”原则,成立旌阳区“两新”党建指导站。2024年新聘党建指导员34名,其中由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选任的党建指导员专项负责辖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党建和服务工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新就业群体。

锻造权益保障“点金石”

做优平台保障权益。成立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通过整合党委社会工作部和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民政局、人社局、医保局、工会等多部门资源,旌阳区采取社会治理中心专设窗口与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双受理”工作模式,向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办理法律援助、社会保险、调解仲裁、困难帮扶、职业规划等服务,开通新就业群体接访绿色通道,对于涉及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及诉讼类的案件,要求快接快审。

数智赋能关爱服务。发布“小哥码”小程序——“旌城小哥码”。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经向就职站点申请注册、主管部门审核,即可获取个人专属二维码,扫一扫小区门口“旌城小哥小区码”一键登记,向物业保安出示后即可进入小区送单,部分小区进门时间从几分钟缩短至几秒钟,切实解决了“进门难”问题;小程序配套小区楼栋分布图、最佳配送线路规划指引,解决了“找路难”问题;在权益保障板块,利用互联网数据传输方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外卖骑手可随时随地寻求帮助,提升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精准施策聚焦急难。首批授牌50个“旌城小哥友好小区”。根据小区实际可供利用公共区域,因地制宜规划“旌城小哥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依托小区现有活动阵地,打造暖“新”微驿站,解决新就业群体“休息难”问题。

打造权益保障“磁力石”

积极组织凝“新”。将73个快递终端网点、12个外卖站点、9个直播电商基地、5600余名从业人员,247名党员全部纳入台账管理。

强化建设暖“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工会驿站、银行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打造暖“新”驿站160余个。其中,“旌城工哥驿站”获评全国“最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认真研究助“新”。出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八项措施》及“旌城小哥礼遇”六大系列服务举措,做优做实权益保障;推出“红色信贷”,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放低利率贷款1800余万元。

鼓励参与强“新”。聘任150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及时发现治理乱象、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组建30余支以“先锋骑手”等为主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提供送药上门、助残跑腿等各类服务。联合辖区“饿了么”、美团站点,由网约配送员随单派送“志愿服务队伍注册指南”。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运用“旌城小哥码”将身边问题通过事件上报功能,上报至区委社会工作部,获取积分,兑换相应奖励,以此促进新就业群体从城市管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作者单位均为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