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铝锭到百亿级产业集群的转变(党建强链)

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链产值从2017年的19.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3亿元;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近零排放”绿色发展;能矿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年增长7.2%,挺进国际市场……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贵州省六盘水市转型发展后的实践成果。在这背后,是党建引领的强劲支撑。

六盘水市按照“产业关联、区域相邻、便于组织”的原则,采取以一家园区党工委为主导、一个首位产业为重点、一家龙头企业为牵引、多家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1+1+1+N”模式,整合园区职能部门、链上企业,成立能矿装备制造、煤焦化一体化、铝及铝加工等5个产业链党委,承担联建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协调产业链发展重大事项、整合调配产业发展优势资源、统筹链上产业项目总体布局等工作职能,形成组织引领、行业归口、条块结合、产业链接的产业链党建工作体系。

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贵州省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组织联建、党员互动、资源共享等互助活动,我们实现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互联互通,促进企业间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2023年6月,铝产业园上下游企业因铝水定价产生严重分歧,一度阻碍了产业发展、破坏了园区产业生态。铝产业链党委紧急组织财政、税务、上下游关联企业等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反复磋商核算出合理价格区间,最终确定“铝水价格与市场铝锭价挂钩”的动态定价机制,同时通过铝水直供,减少下游企业熔铝再造的成本,形成“铝水(液)—铝合金锭(棒)—铝型材—铝加工产品”全产业链无缝衔接协同生产的细化方案,有效调和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利益,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在铝产业链党委的统筹协调下,按照“1(电解铝)+3(棒材、板材、线材)+N(铝加工关联企业)”发展模式,通过组建项目服务先锋队伍、划定安全生产党员责任区、培育技改项目尖刀连等一系列做法,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骨干力量有效调动起来,填补了铸轧卷项目、铝漆包线等一大批西南片区的技术空白,持续推动延链补链强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截至目前,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聚集了56家企业、62个项目,可生产铝棒、铝卷材、铝线杆、铝型材、铝制取暖炉、铝制电饭煲等20余种铝产品,电解铝100%就地转化,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成为贵州省电解铝能耗最小、原材料转化率最高、产品门类相对齐全的百亿级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本报通讯员 宋梓玮 颜松)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