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商圈作为城市消费集聚区,具有经营业态多样、从业人员和消费群体流动性强等特征。
如何进一步提升商圈治理精细化水平,成为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目前,多地通过织密组织体系、搭建沟通平台、发挥党员作用等方式,加强商圈党建工作,引领商圈有序经营、繁荣发展。
为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商圈发展优势,促进商圈企业抱团发展,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联合商圈内零售、金融、科研、建筑、制造等30多家重点单位党组织,成立“宁聚力”商圈党建联盟,通过单独组建、片区联建、楼宇共建、派员帮建等模式,推动商圈内各类企业、商户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商圈党建联盟—企业党组织—党员职工”架构,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整合商圈周边资源,联合驻区、共建企事业单位,建立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组织讨论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企业发展、政策申报等问题。
针对商圈新就业群体集聚的实际,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成立新就业群体区域党建联合体,设立新就业群体党支部,常态化开展“聚爱暖‘新’”系列活动;设立环翠楼街道商圈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号召商圈内的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为他们搭建组织平台、开辟活动阵地、拓展服务载体,为其找到“家”的归属感;根据日常走访收集需求,为流动党员量身定制特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安排商圈党员结对帮扶,带领流动党员加强理论学习,让流动党员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如何把商圈党建做实,让商户更有获得感?
近日,浙江省建德市洋溪街道八佰伴商圈开展以“放心消费·浙里最美”为主题的“3·15”活动,围绕八佰伴商圈发展、商户经营、政务事项办理、法律咨询援助等方面梳理了46项“暖洋礼包”,为商户提供“一站式”“上门式”服务。针对“客源不足”的问题,洋溪街道推出“红领一卡通”双向引流计划,打造“商圈购特产、畲乡品民俗、高岭游山水”农文旅融合链,带动群众增收、商圈增流。
只有紧贴企业、商户需求,把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街道联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热心企业、暖心商家建立“小海花”商圈党建联席会、开展商圈“联帮带”活动,积极为企业、商家、群众沟通交流“搭台子”,为互助共建“想法子”,为良性发展“找路子”,实现基层党建和商圈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解决商圈各商户和企业在经营秩序、交通秩序、食品卫生安全、诚信经营、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商圈党建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提升商圈发展质效、优化商户营商环境、提升购物体验。多地坚持引导党员商户创争“星级党员商户”、商圈党员创争“党员示范岗”,让“一名党员带动一批商铺,一批商铺带活一片街区”,将党建工作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切实需求上,嵌入到商圈发展的具体过程中。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目标,引导商圈党员加入党员示范岗、志愿服务队,组织推行“党员商户挂牌”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商户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根据前期对商户的摸底调查情况,对企业商户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为经营状况优良、信誉度较高的商户挂牌,引导党员商户亮身份、树形象,让商圈活力更足,人气更旺。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