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提出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纳入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应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实际建立适合网络订餐配送行业劳动者的培训模式,强化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培训。
如今,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然而,外卖订单量持续增长的背后,却暗藏食品安全问题。部分商家存在后厨卫生脏乱差、食材过期等问题。在传统监管模式下,执法力量难以覆盖所有商家,消费者又缺乏直接监督渠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点外卖成为许多上班族的首选。如何确保广大消费者在尽享便利的同时,吃得放心?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与商家接触最频繁的网约配送员,通过聘任他们为“食品安全监督员”,鼓励这些穿梭于城市街巷的“流动哨兵”化身“食品安全吹哨人”,和相关部门一起共同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组建起一支由100名网约配送员组成的“食安骑手”监督员队伍,他们在送餐过程中以视频、照片等形式拍下食品安全隐患,并报送相关部门跟进查处。
据介绍,“食安骑手”需要经过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后,才能开展食品监督工作。“食安骑手”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收集违法线索,包括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使用非食用物质、虚假宣传、违法使用生鲜灯等;二是反馈管理问题,包括店铺证照资质不全、环境卫生差等。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线索,网约配送员可以通过“富春小哥码”中的“食安监督”板块,发送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地点定位。在收到“食安骑手”上传的问题线索后,富阳区相关乡镇(街道)和市场监管部门将协同完成问题线索的核实与查处。
这是充分挖掘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生动实践。辽宁省沈阳市启动网约配送员“随手拍”活动,鼓励他们在配送过程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立即使用手机拍摄并上报;山东省莱西市聘请网约配送员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及时报送外卖商家后厨卫生脏乱差、不使用“食安封签”、证照公示不全等违规行为。
当网约配送员的电动车载着“食品安全监督员”标识穿梭街巷,他们不仅是美食的传递者,更是食品安全的守护者,这场由“速度”向“安全”延伸的服务,正在重塑外卖行业的生态格局。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点得放心、吃得安心”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