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驱动 聚势赋能 打造赣鄱志愿服务新高地

江西省围绕“规范化管理、组织化动员、专业化赋能、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打造、常态化服务”六大方向,形成全链条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全省志愿服务事业取得新突破,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构建全局“一盘棋”

政策机制高维度衔接。江西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省委组织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确定17条具体措施,明确37个部门职责,为强化制度保障提供系统性支撑。

组织体系跨部门联动。制定《江西省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全面梳理相关单位责任分工,着力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的联动高效工作格局。

激励保障多维度覆盖。强化统筹协调,启动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推选,争取“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作为省级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有激励、有抓手。指导市县落地志愿者礼遇办法,探索积分兑换、商家礼遇及文旅优惠等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多样化激励形式,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奉献、我快乐”成为社会新风尚。

织密动员“一张网”

党建引领树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省163万党员注册登记志愿者,累计奉献志愿时长1.1亿小时,筑牢党员志愿服务龙头引领。景德镇市组建“窑火红”党员志愿服务队886支,组织7686名在职党员深入落实“双报到双报告”,通过持续提升“窑火红”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助燃景德镇“网红城市”热度和美誉度。

社会动员齐发力。发挥组织动员优势,不断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对行业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层级建立老同志志愿服务协会156个,组织3000余名银龄志愿者参与“我的家乡我建设”等志愿服务。引导城乡社区搭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合作平台,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

扩大宣传强氛围。开辟“志愿者在行动”“优秀案例集”等专栏,广泛宣传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服务案例,提升社会知晓度。扎实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日”“四个一”系列宣传活动,发布一封倡议书,制作一批获奖项目展播,推出一批活动宣传报道,举办志愿服务嘉年华、“炊烟计划”品牌发布会等一批大型活动,全面掀起志愿服务热潮。

提升服务“硬实力”

大力推动专业融合。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从100个县(市、区)推选120个社区开展试点,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推动,积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作用,形成“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志愿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机制,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多元化、能力水平专业化、运行管理规范化。

齐力加强专业合作。省委社会工作部与省委党校、江西财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干部教育+专业培育”双轨体系,推动省委党校新开设全省县处级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班,同步开展志愿服务案例教学,全省分层分类开展业务培训共20余场,推动志愿服务从“经验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型。

聚力组建专家智库。面向全省省属高校、科研院所、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行业领域,征集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等方面专家学者50余名,承担政策建议、课题研究、人才培养、项目评审、督导评估、交流合作等工作,形成“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双核支撑,实现智力资源向志愿服务专业能力的高效转化。

激活项目“生态圈”

促进力量整合。积极推动省市两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筹建,充分发挥引领、联合、服务、促进作用,争取培育、引进专业程度较高的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运营,着力培养优秀人才、孵化优质项目、打造典型品牌。

强化项目培训。举办全省志愿服务现场推进会暨培训班,分级举办培训30余场次,采取专题授课、座谈研讨、现场教学等形式,对志愿服务与品牌建设、重点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方法等进行专题辅导,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项目策划能力,提升系统化设计、规范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水平,让志愿服务项目落实、落深、落细。

挖掘优质项目。与团省委联合举办第四届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与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全省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对获评的优秀项目进行宣传推广、交流展播,让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好项目不断涌现出来。

打造志愿“强IP”

擦亮现有志愿服务品牌。为省内各类型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提供导师带徒、孵化落地、募集资金等帮助,推送30余个项目参加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等国家级比赛并获得全国奖项,“一家一个救生圈”“莲丝信使”“爱的光‘盲’”等项目深受专家和群众好评。

打造新生志愿服务品牌。推动省委金融办组建“赣金红盾”金融志愿服务队,联合印发专项方案,组织引导金融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深化老年志愿服务,指导省委老干部局打造老同志志愿服务品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银耀赣鄱”老同志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的意见》,不断完善组织网络,激活志愿服务乘数效应。

推动行业志愿服务发展。联合省卫健委开展首届全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联合省妇联、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开展“爱心妈妈 心手相牵”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江西省先进典型宣传推选等活动,积极营造全省各行业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培育服务“常青树”

建好用好服务阵地。织密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以老旧小区、困难群体多的区域为重点,围绕居家养老、便民医疗、课外教育、法律援助、助残帮困等群众现实期盼,把志愿服务站点建到群众身边。

重点领域持续聚焦。坚持将“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一新”等群体作为重点,常态化提供困难帮扶、心理疏导、情绪抚慰、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把握马拉松、全运会等体育赛事节点,提供精准全面的服务保障,促进志愿服务“不打烊”。

服务融入日常经常。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主阵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吸收社区能人、群众性活动骨干和相关专业人员,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多维度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志愿服务不断档。

下一步,江西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部署,在完善工作体系、打造平台阵地、优化发展氛围、推动项目开发上持续发力,持之以恒抓基础、强队伍、育品牌、促治理,全力构建具有赣鄱特色的志愿服务创新实践范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

(本文由江西省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