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推广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创新“跑办代访”基层治理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2022年,义安区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2023年度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区)。
礼让和事,小事不出村
义安区从源头治理、从内部化解,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小成本化解。
人民矛盾人民解。义安区构建以区级调解中心为统领,9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105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1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吸纳“老支书”、老党员等人员担当调解志愿者,实现调解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相互协调”。2024年以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4220件,调解成功4218件,调解成功率达99.95%。
专业事项专业调。全区遴选组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专家智库”和人民调解智囊团专家50余名,为调解提供专业化支撑。同时健全制度,推动调解员队伍运转规范化、履职高效化。区法院依托人民调解平台鼓励人民群众选择调解平台在线调解,通过手机微信搜索“多元调解”小程序,与调解员预约好时间后,双方当事人即可登录在线调解,打破空间距离,形成智慧诉讼新模式,做到足不出户解纠纷。
群众事务群众治。全区创设了老书记工作室、“临津议站”“村干部跑办代访中心”,打造形成“钟调和鸣”土地纠纷调解工作法、“六微”工作法、“四红”服务队等一批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全面推广“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建成说事点98个,目前说事点的调解志愿者团队成员已有160余人,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充分发挥了群众在矛盾调解中的作用。
多元解事,大事不出镇
注重整合资源力量,引导群众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联调联治。
一线问题微网治。全区划分网格499个,配备网格员499人,做到党务、政务、居民服务、单位服务“一张网保障”。基层政法下沉力量会同网格员、村干部,深入家庭院落、田间地头,聚焦重点区域、领域、群体、时段,主动开展信息搜集、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问题在基层发现、情绪在一线疏导、矛盾在萌芽化解、隐患在初始消除。
多元纠纷综合治。全区整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联调中心,法院、检察院、仲裁院资源,建立“三心三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来信、来访及纠纷案件“一站式”接待受理、“一体式”调处化解、“全程式”跟踪服务。将综治中心作为矛盾调解的支点,创新打造“三心合一”综合型指挥平台,推动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驻,为群众提供少跑路、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
疑难矛盾联动治。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优先、行政调解补充、司法调解兜底的多层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三调联动”体系,多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成立联调中心,统筹化解较大的、跨区域的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置疑难案件。设5个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委员会,有专职调解员8名,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245起,有效节约了司法、执法成本,化解了一大批重大疑难纠纷。
跑办代访,矛盾不上交
全区创新实施“跑办代访”服务模式,把干部下沉到基层,直接解决民众的问题。
民事我代办,民情我代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源头、大抓化解的工作导向,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协调,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等部门参与,在乡镇设立“跑办代访”服务中心,村(社区)设立“跑办代访”服务站,区、镇、村干部就地转换为“跑办代访”工作员,实现信访接待窗口前移,变“等群众上访”为“替群众代办”、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实现群众信访“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玉楼村“跑办代访”服务站在排查中了解到,村民查龙贵家的住宅已被鉴定为危房,但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而无力修缮。“跑办代访”服务人员通过上下对接,将该户住宅列入危房改造项目,从区、镇、村三级共筹集资金9万元,为该户新建了90平方米的三间房屋,彻底解决了他家的急难愁盼问题。
干部跑两头,一体解民忧。镇、村干部一头跑群众和具体问题,一头跑区、镇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实施“逢6必访”机制,各乡镇每月确定1个主题村(社区),在每月第6日收集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清单;在每月第16日共同研究可行性方案,启动事项办理程序;在每月第26日邀请区直有关部门、事项关联方赴现场,实地验收项目,建立项目评估机制与群众满意度双验收标准,推动“为民办事”向“为民服务”转变。例如,东联镇基层干部了解到东联新村小区部分房屋外墙大面积空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经镇、开发区、社区三方领导现场察看、研究后,决定全面维修,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美化了小区整体环境。2024年,全区“跑办代访”中心共统筹资金1427.6万元,实施“跑办代访”为民办实事项目53件。义安区东联镇“村干部跑办代访中心”被推荐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66个典型案例之一。
“六诊”问案由,一招解访情。义安区坚持以“六诊工作法”为抓手,疏解基层信访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等问题。一为“接诊”:充分发挥村(社区)“跑办代访”服务站“哨所”作用,梳理出信访矛盾“门诊清单”;二为“出诊”:根据信访矛盾“门诊清单”,镇、村干部定时走访信访群众,做到信访事项“一门清”,信访情绪“一招解”;三为“访诊”:视实际情况,及时“访诊”,乡镇纪监部门全程跟踪督办、闭环管理;四为“急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实行首单负责制,做到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办理到位;五为“会诊”:建立行业部门与法律顾问会商和司法援助体系相结合,推动重大信访矛盾处理规范化、法治化;六为“转诊”:乡镇、村(社区)两级“跑办代访”中心与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24小时信息沟通绿色通道,实现“转诊”迅速、一管到底。2024年以来,全区跑办代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事项143件。
下一步,义安区将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跑办代访”工作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和“民生实事”的办理质量与效率,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
(钱平)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