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齿轮”联动新兴领域党建“传动轴”(新兴领域党建)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非公企业党组织实质作用发挥最佳实践、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重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走进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秋田公司)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奖杯、一摞摞证书,这些荣誉见证了秋田公司从3名员工、注册资本1万元的小作坊到拥有3000名员工、产值15亿元的中小模数齿轮生产基地的华丽蝶变。

20多年来,秋田公司深耕企业党建,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内部管理,联系企业发展实际、文化建设,探索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建设“责任支部”

“1998年3月,公司就成立了党支部,随后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将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我们给出的解法是建设‘责任支部’。”公司党委副书记杨远明说。

秋田公司根据党员结构和分布特点,在各分厂车间、行政部门建立党支部,实现企业的组织架构与党组织的设置协调一致。同时,全面推行行政班子和党组织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各分厂、车间、部门负责人必须是党员,分别任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等,实现党组织有行政支持、有资源调动、有员工影响,构建起组织健全、体系完整的党建工作格局。

党组织建立起来了,如何更好发挥党支部作用?秋田公司把党支部当企业来管,年初按项目分解班组质量目标,以清单化方式给每个支部压责任、定目标、给资源,层层分解到个人,让党支部成为质量责任制的执行者、参与者。每月按“质量动态评价考核体系”要求进行月度评价,对员工工作成果和产品质量进行考核,让党建有抓手、结果能量化。

同时实行党建工作“看板管理”,在厂区车间、办公区域设置党建看板,通过亮明党员身份、公示党员承诺,公布党组织和企业的决策与信息,公开相应车间班组的任务进度,公示各党支部“问题查找、等级评定、整改措施、评比结果”等内容,使党建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倡导“效益党建”

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秋田公司党委探索实施党建项目工作法,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打造党建项目“创新工作室”。通过建立以“项目选题、论证立项、组织实施、评估考核”四个环节为主的工作体系,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难题结合起来,每年进行3次疑难问题集中收集、论证和攻关,每月进行1次项目进度跟踪,每季度召开1次阶段性总结分析,每年举行2次成果交流,推动党建项目闭环落实。

“面对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齿轮凸爪锻造成型难题,公司运用党建项目工作法,将任务指派给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刘太钟负责的‘创新工作室’,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实现了技术突破。”杨远明介绍。

秋田公司还以36名党员骨干、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为主体建立了党建项目“创新工作室”,下设6个项目组,“一项目一攻关”,团队作战攻坚产品技术研发、新员工技能帮扶、“金点子”实践转化、党建项目评审实施等发展难题。

强化“党建标准”

为固化成功经验,提炼优秀做法,秋田公司围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管理、工作、作用发挥3个方面制定出68个标准,提炼形成《党建工作标准体系》。

同步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规范》《标准化监督检查规范》等,每季度对党建日常工作、主题活动、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对检查情况实行量化计分,推动支部、党员、职工之间“比学赶超”,着力解决党组织作用发挥难、班子成员责任心不够、先进评比凭印象等问题。

此外,秋田公司利用党员队伍的核心力量,围绕质量文化、质量创新、质量改善、品牌效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党建引领、‘齿轮’传动”的质量管理模式,以追求“零缺陷”为质量目标,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与提升工作,秋田齿轮党建项目创新工作室也因此成功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企业是船,党组织是帆,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新市场的开发拓展,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应用,力争在下一个五到十年实现公司产值翻番的目标。”杨远明说。

(本报通讯员 李林根)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