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拱门、红砖砌成的矮墙、竞相绽放的花卉……走进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顺路310弄,沿着“一路繁花”,便能看到生机勃勃的“梦想小院”和“种花爷爷”朱忠德忙碌的身影。
之所以被居民们称为“种花爷爷”,是因为朱忠德二十年如一日将自家的昙花搬下楼与邻居共赏。
随着昙花越养越多,朱忠德有了新烦恼:昙花植株不耐寒,室内空间有限,自己一人照顾昙花精力不够。
对此,五角场街道将四平居民区一处约5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利用起来,打造了越冬花房——“梦想小院”。原本逼仄的角落被重新规划为阶梯式花坛、共享种植区和休闲廊架,居民可在此种花、议事、举办文化活动。
此外,围绕“养护责任谁来担”“公共空间如何管”等问题,街道组织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议事协商,最终形成《花园自治公约》:由朱忠德带领“护花”志愿者队负责日常维护,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水电支持,企业认领绿植更新。
不久前,同济大学的学生和志愿者们对“梦想小院”展开艺术设计,在小院地上画上了彩色昙花,以“梦想小院”为“生长”起点,用艺术化的方式,依次展现昙花从含苞待放到绚烂绽放的不同阶段。
如今,生机勃勃的“梦想小院”吸引了不少路人的驻足观赏。他们中有和“种花爷爷”一样的养花爱好者,有周边大学的学生,有都市夜归人和深夜仍在奔波忙碌的快递员。
今年,朱忠德先后登上了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位“社区达人”的浪漫。
从一盆共享的昙花开始,街道、“社区达人”、公益组织、志愿者相继加入“梦想小院”的共建共治共享。“小院虽小,装得下每个人的幸福。”朱忠德的一句话引发了很多居民的共鸣。
“梦想小院”是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一个缩影。杨浦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培育了“228街坊”焕新蝶变、废弃空间变身“睦邻荟”共享花园、打造400个居民共享停车位等实践案例。
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解决群众难题,办好群众的身边“小事”。这些工作的落地见效都离不开“社区达人”的共同参与。
据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打造“人民城市 治理有‘Young’”品牌,将原先以居民自治、社区微治理为主的案例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引导新兴领域各类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等12大类,助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深化睦邻家园建设,在全区建立53家睦邻中心,向周边居民提供综合性社区服务、挖掘社区志愿者,推动睦邻家园服务拓展、治理内涵升级和功能转型。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种花爷爷’一样的‘社区达人’、志愿者在杨浦涌现,让点滴行动编织出更具温度的人民城市靓丽生活图景。”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