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考察时指出,“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东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实际,坚持“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理念,通过抓机制、抓平台、抓规范、抓实践,用居民议事协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建机制,议事协商有“章法”。制定社区议事协商实施意见。明确协商内容、协商主体,拓展协商形式,完善协商环节,推动议事内容公开化、议事主体多元化、议事形式多样化、议事程序规范化。强化街道和社区的联动。街道作为协商主体参加涉及街道职责的协商活动并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参与,同时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开展协商活动,落实相应的议事协商成果。
搭平台,议事协商有“阵地”。广泛设立社区议事厅,畅通多方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让居民能够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以社区议事厅为起点,不断推进议事协商向小区、楼门延伸。目前,全区社区议事厅实现全覆盖。同时,打造了36个北京市社区议事厅和85个北京市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实现了议事协商有平台、参与治理有渠道,有效调动了居民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
讲方法,议事协商有“路径”。“五民”群众工作法(即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推广以来,全区163个社区议事厅按照“五民”群众工作法的闭环议事机制,建立了规范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议事流程,围绕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如何协商、协商结果落实与效果评估等重点内容,推进议事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升了居民议事效率,促进了议事成果的转化运用。
重实效,议事协商有“结果”。社区工作者“分片包户”,利用“社区汇聚平台”(社区治理信息化数据平台),归拢汇聚了112.5万余条人、地、事、物、情等基础数据,坚持从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记下220万余条电子民情日志,靶向定位协商议题,为广泛开展“月月有协商,人人会协商”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崇外街道都市馨园社区、朝阳门街道史家内务社区解决了小区、胡同停车难问题;前门街道草厂社区的胡同环境焕然一新;安定门街道打造出“院落微花园”;北新桥街道门楼社区建成“开心小院”。全区涌现出“小院议事厅”“小巷管家”等一批居民自治品牌,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