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次。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陈丽英 中国社会工作报记者
嘉 宾:向春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唐皇凤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
徐宏桢 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姚 媚 上海市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
顾欣荣 江苏省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市道路货运行业党委书记
田洪健 山东省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提升“两个覆盖”质效
主持人: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点领域,如何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实现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形有效?
向春玲:应该根据新就业群体的特征,例如,人员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等,从纵向、横向、动态性、信息化等方面考虑灵活设置党组织。
第一,从纵向维度看,针对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党员人数达到条件的,可以单独组建实体性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党组织向新业态企业的分支机构、业务板块延伸。此外,可以不断推动党组织向新就业群体所在项目团队延伸,“把支部建在项目上”。
第二,从横向维度看,对于党员人数较少、单独设立党支部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可以将多个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党组织。这种方式可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党组织的整体效能。
第三,从动态性维度看,可针对不同行业、地区的新就业群体建立具有不同特色的党支部。它的组织形式相对灵活,更加注重发挥行业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党组织资源的再分配、再组合、再优化。
第四,从信息化维度看,地方党委主动牵头,会同平台企业就新就业群体党建展开协商,综合运用微信、QQ等媒介,建立“网上党支部”。这种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把长期流动的新就业群体党员纳入党组织覆盖范围,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唐皇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切实提高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有效性,是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要建立健全“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机制、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等,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排查新业态企业从业人员和党建工作情况,把新就业群体中的“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找出来,及时定期更新党员、党组织信息库。要加强对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骨干员工的政治吸纳,把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合适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不断壮大新就业群体中的先锋力量。
要聚焦组织覆盖“空白点”,建立常态研判与动态组建工作机制,选派全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工作,沿着相关工作链条,在互联网平台企业集聚区建立区域性或综合性党组织,在平台企业、网点、站点和产业园、物流园、众创空间、商务楼宇、城市社区,分别建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积极探索“支部建在平台上、企业里、属地中、货运线上和网络上”等多种组织设置形式。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要找准工作覆盖“薄弱点”,依托行业管理部门,扎实推进互联网、快递、外卖配送、交通运输等行业党建工作,探索创新网络直播、电商、网约家政等行业党建有效路径,以行业党建带动新就业群体党建。要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强度大、群体权益保障难、城市融入感低等现实问题,有效整合部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常态化收集新就业群体需求,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化、高质量的暖心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田洪健:我们通过行业平台联合、镇街园区联建、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不断提升“两个覆盖”工作质效。
“行业党委+平台站点”联合。统筹推动市县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行业党委88个,强化行业管理服务。指导网约出行、电商、网约配送等新业态企业(站点)建立党支部78个,推动平台企业将党建写入公司章程,强化政治引领。
“镇街属地+商圈园区”联建。整合镇街力量,在乡镇(街道)新建具有孵化功能的“育新”党支部11个,推荐49名新就业群体成为发展对象。依托街道社区、商圈园区等区域性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将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纳入属地管理。对350余个暖“新”驿站、“司机之家”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商圈、楼宇等友好场景。
“线上排查+线下纳管”联动。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分散性高的特点,线下整合委员单位、镇街属地等力量,开展新就业群体摸底排查、问卷调查,推动运营主体与街道社区(园区)结对联建、社区网格员与新就业群体结对联系,持续深化“双查双亮双结对”行动。线上依托“新新向党”“数字工会”等平台及时排查纳管,通过党组织带动建、党群同步建、群团先行建等方式提升“两个覆盖”质效。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主持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定时定点的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客观限制。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哪些有效方法?
向春玲: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活动。
精准掌握党员信息。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平台企业及社区网格,通过社区走访、企业调研、行业协会协助等方式,全面掌握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数量、分布等情况,建立详细的党员信息数据库。
加强党员管理保障机制。在建立党组织、确保党员有组织的基础上,选拔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新就业群体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
关心党员工作和生活。党组织定期与新就业群体党员进行交流和座谈,了解新就业群体党员的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为困难党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建立活动阵地,打造党员活动室、驿站等,为党员提供交流、学习和休息的场所。在职业晋升、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党员给予适当倾斜,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创新党员教育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线上渠道,推送学习资料、开展线上党课,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根据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律,合理安排培训课程。例如,设立“夜校课堂”方便新就业群体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同时,考虑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和需求,提供与他们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完善党员激励机制。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通过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励广大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见贤思齐。
顾欣荣:目前,南通市有许可网约车司机25392人,网约车司机党员165人,其中流动党员占比75%。我们针对网约车司机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等特点,在各县(市、区)物流园区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好通驿站”等38个基层站点,每个站点配备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引导他们就近就便报到,参加组织生活。在实体化运行的同时,打造“如意达”小程序,推出政策解读、行业动态以及学习链接,助力司机党员实现“掌上学习”。
此外,我们还建立行业党委常态化挂钩重点货运、网约车平台企业制度,依托运满满、货拉拉、滴滴和T3等平台企业组建流动党员微信群,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生活状况。同时,成立网约车司机“党员先锋车队”,开展“安全生产标兵”“优质服务标兵”寻访活动,82名司机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办实事,积极投身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活动。
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请问新就业群体的权益该如何维护?各地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徐宏桢: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共建“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三有”治理共同体,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打造“共朝美好 凝新向阳”党建品牌,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一是“时时有网”全覆盖创造便捷条件。根据新就业群体分布规律,完善充换电设施,建成2.36万个换电柜接口、21.74万个充电柜接口。同时,在全区建成友好商户、小哥加油站、工会驿站等各类新就业群体服务空间2900余处,打造712处全时驿站,提供24小时饮水、就餐、充电等服务。二是“处处有家”全方位加强凝聚服务。对“七彩家园”等符合居住条件的住房进行改造升级,推出2000余套出租房源,面向新就业群体提供租金优惠。目前,已入住1500余人。连续3年开展新就业群体专场体检,投入经费584万元,做好健康关怀。开展法律服务专项行动40余场,服务工会会员2万余人,畅通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通道。三是“人人有爱”全领域营造友好氛围。出台《朝阳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提升学历资助暂行办法》,支持119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就读国家开放大学。设立新就业群体联合成长营,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送职介服务、送技能培训、送学历提升等多元化服务活动2700余场,惠及5.4万余人次。
顾欣荣:我们充分发挥行业党建的引领作用,组织市县两级的道路货运、网约出行行业党委实施“权益安新行动”,定期联合工会、妇联,常态化开展节日慰问、入企座谈会等活动。协调属地镇区解决司机群体的生活难题,对118名生活困难司机进行精准帮扶。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21个“好通驿站”设立法律服务站,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群体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多样化法律服务,先后帮助解决了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等45起。
在县级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全面落实“司机吹哨,书记报到”诉求办理直通车模式,用好12328、“卡友E家”信息化平台,畅通司机利益诉求表达渠道,2024年办结意见建议60余条。联合金融、保险部门推出“南通保险业便民直通站”项目,有效解决新能源网约车投保难问题。在兴东机场、高铁西站设置网约车听单区,并协调停车费优惠。行业党委连续三年开展“交通暖新 一路同行”关爱帮扶行动,累计发放慰问礼包及物资6000余份。
为基层治理贡献“新”力量
主持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穿梭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熟悉社区民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各地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徐宏桢:我们在引领带动新就业群体服务社会方面主要有三项举措。一是培育和发挥新就业群体主人翁意识,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鼓励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挖掘新就业群体在岗位建功、志愿服务和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先进事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积极发挥“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的职业优势,做好安全巡查、维护环境等工作。二是广泛开展“三讲四随”行动。组织晨会宣讲、驿站宣讲、线上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广泛发动新就业群体开展随手拍、随手帮、随时报、随口宣活动,鼓励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三是挖掘新就业群体典型人物。近两年,共有6名骑手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2名骑手获得“北京青年榜样”和“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户新就业群体家庭获得“首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充分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姚媚:新就业群体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聚焦这一类群体的心之所望、情之所切,我们以“暖蜂友好行动”为牵引,把握“新”需求、打造“新”阵地、推出“新”服务、推动“新”发展,助力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荣誉感、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共建共享促进融合融入。以志愿服务为牵引,发挥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成立新就业群体同行志愿服务队,引导他们参与网格化管理、社区议事协商、民生服务等工作,建立“流动的救护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社区巡逻观察员”等队伍,累计开展社区巡逻“随手拍”、安全隐患“随手报”等“微服务”3000余次。探索新就业群体积分制管理,以积分激励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典型选树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挖掘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发起“点亮同行微光”寻找最美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联动喜马拉雅平台开设“‘新’声音—小哥故事多”频道,讲好新时代新就业群体爱岗敬业、乐业专业典型故事。1名快递员获“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称号,7名快递员分别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