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场大风把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北王镇臣南河村的一根电线杆刮歪了,村民乔海斌立即报告村“供电专员”。当天下午,国网浮山供电公司就派人现场勘察,次日上午便修复完毕。
高效的办事效率得益于临汾市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为基层减负赋能,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
临汾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纳入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市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市委社会工作部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
如今,在临汾市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醒目位置,都公示着《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为规范证明事项提供了政策依据。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就是要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
临汾市浮山县成立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归口县委社会工作部管理,统一调度全县选派的1300余名治理专员和服务专员到村(社区)服务,做到千名专员上岗、万项服务下沉,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新变化。
蒲县创新推行“三哨”工作法,即居民“微实事”网格吹响第一哨,群众“小急难”社区吹响第二哨,民生“老大难”乡镇吹响第三哨。每月17日由县人大代表带队,在社区联络站集中接待解决,真正解难事、办实事。
去年11月,蒲县蒲城镇昕水社区翠屏小区居民反映暖气管道多处损坏、室内温度较低。该小区为回迁小区,没有公共维修基金。蒲城镇立即吹哨,县住建局积极响应,很快就解决了供暖问题。
古县古阳镇江水平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村内居住的多为留守老人,购买部分生活物资要步行去镇上,十分不便。去年7月以来,该村村干部为村民提供代办、代取、代购服务。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志愿者组成,专门调解家事纠纷和邻里矛盾,做到小纠纷7天、大纠纷30天内办结,为社区分担了大量工作,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越来越多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
汾西县金凤社区是临汾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4个乡镇54个自然村的1900余户、6000余人。他们虽然进城生活了,但低保、救助等事项还要回原乡镇办理。金凤社区梳理出33项便民服务事项,联系县直18个职能部门,制作了便民服务“一扫通”和便民服务卡,居民办事不需来回奔波了。
临汾市尧都区把5名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乡镇(街道)事业编,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照乡镇(街道)事业编制落实岗位报酬,激励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焕发干事创业热情。出台社区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单笔开支2000元以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审批,赋予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自主权。
“过去忙的是留痕、证明等琐事,现在共同践行市委提出的‘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环保十小事’,社区工作者聚焦主业,工作越干越有劲头。”汾泽社区党委书记赵文菊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事情有人管,感受到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临汾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通讯员 张建斌)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