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东城街道汾河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片欢声笑语,志愿者正在为78岁的陈香云老人过生日;城市书屋里10多个孩子正在参加周末科普小课堂……漯河市锚定“文明引领、温暖可及”幸福之城建设目标,通过优化功能辐射面、增强服务覆盖面,让居民文明程度、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每到周末,郾城区孟庙镇五里庙社区志愿者王思尧就会打开“理响孟庙”微信公众号,查看社区发布的工作动态,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她结识了很多“闺蜜”,空闲的时候,大家还会相约去邻里中心、城市书房聊天喝茶。谈到五里庙社区发生的变化,王思尧深有感触地说:“生活在全场景服务的社区,很便利、很幸福!”

五里庙社区是漯河市首批5个“幸福社区”试点之一,是该市乃至河南省面积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优的城市社区服务综合体,不仅满足了居民购物、餐饮等消费需求,拓展空间还能为居民就近提供卫生健康、文体娱乐、生活照料、便民公益等均衡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解决了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形成了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高效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享受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月湾湖,悦生活,越美好。”这句写在月湾湖社区墙面上的宣传标语,已经成为居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创客中心注册会员已经超过100人了。”“我最爱来书画室跟着老师学书法。”“用电安全知识培训可帮了我家大忙。”……几名正在月湾湖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自己心目中最满意的社区服务。

为让居民在家门口真切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漯河市建立完善志愿者爱心储蓄、积分兑换、通报表扬等激励机制,用好用活党员干部“双结对、双报到、双承诺”等行之有效的载体抓手,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目前,漯河市已招募志愿者21万多人,志愿服务队伍1457支,5.3万名党员到110个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组织反电信诈骗宣传、爱心义诊、飞线整治等活动310余场,“天桥义工”团队、“爱见周六”成为叫响全国的志愿服务品牌。

在新华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建设了“源汇小哥”红色驿站示范点,可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图书阅读、法律援助、休息充电等19项免费服务。同时,这些“小哥”化身流动“网格信息员”“治安巡逻员”“文明宣传员”“纠纷调解员”,发挥走街串巷优势和“移动探头”作用,累计上报处理环境治理、窨井盖破损、飞线充电等各类问题100余件。

“我们以建设‘幸福社区’为契机,依托邻里会客厅实行‘510’圆桌议事机制,组织‘居民代表、栋(巷)长、网格员、网格长、社区第一书记’五方共议,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推动党群关系零距离,带动整个社区形成邻里共享、邻里互助的美好生活场景。”郾城区龙塔街道金牛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草原表示。

近年来,漯河市不断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化协同机制,在14个街道成立“大工委”,在110个社区成立“大党委”,构建驻区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汇聚多方合力,织密了治理网络。特别是针对“三无楼院”治理难题,组建“红色物业”党建联盟,创新“红管家、党群议事厅”“邻里互助点”等议事载体,架好多方治理主体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社区治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新需求,紧紧抓住城市社区这个最小单元,以幸福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全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生活圈。”漯河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召集人说。

(本报通讯员 丁凤改 陈星宇)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