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板凳围成圈,党群干群面对面,商议广场舞时间怎么调、充电车棚建在哪、邻里矛盾如何解……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楼宇间、街巷里,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日常。兰山区以“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理念破题,通过组织重塑、阵地升级、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走出了一条“党群同心、善治同行”的新路径。
左邻右舍都是服务员
“张书记,3号楼电梯又出问题了!”夜晚10点,兰山区兰山街道李庄社区水岸名城小区党支部书记李雪梅接到居民电话,立即启动“支部吹哨”机制。1小时内,物业维修队、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业委会代表齐聚现场,3小时完成故障排查。这样的响应速度,源自“有事找支部”带来的变化——全区98%的小区党支部实现实体化运行,人员、阵地、经费全部到位。
支部强了,服务更要温度。在柳青街道荣昌社区凤凰水城小区,“睦邻服务队”的红马甲是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支由42名党员、社区工作者、热心居民组成的队伍,创新“晨巡夜访+四定议事”工作法,去年解决充电车棚建设、宠物扰民等民生问题200余件。“现在有事不只找支部,左邻右舍都是服务员!”居民李大姐笑着说。目前,兰山区429支服务队穿行在2062个网格,2024年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8.6%。
阵地升级带来治理蝶变
走进柳青街道岔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办理、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等10余项服务“一站式”集成,日均接待群众超300人次。这里不仅是办事大厅,更是“家门口的幸福综合体”。
兰山区365个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设置3200余处“共享客厅”“民情茶座”,让冷冰冰的办事窗口变成了热腾腾的邻里会客厅,去年举办“百家宴”“邻里议事”等活动850余场,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
兰山区将党群服务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打造“15分钟惠民服务圈”,培育“村居公益大集”服务品牌,集合“邻里市集”“第一书记甄选”“微公益”等多元特色功能,服务群众30万人次。
金雀山街道金智社区的“公益大集”,联合30余家商户推出“惠邻市集”,提供磨刀、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汪沟镇将大集升级为“治理平台”,通过反诈宣传、垃圾分类游戏等寓教于乐,解决高空抛物、乱停车等难题120余件。
“服务有温度,治理才有认同度。”兰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赵民庆说。
服务向智慧高效跃升
“您有新的‘治理订单’!”美团骑手王强接单后,拍照上报河道护栏损坏情况,这支由358人组成的“先锋骑手”队伍,已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在兰山区,基层治理不再是“独角戏”,全区整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企业、高校等200余家单位资源,开展“四点半课堂”“银龄互助”等12个公益项目;临沂大学志愿者进社区,开办“社区教育服务站”;本土电商主播化身“网络治理顾问”,直播解读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全区29.8万名注册志愿者、70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在街头巷尾,柳青街道“调解联盟”汇聚了律师、心理咨询师等56名专业人士,齐鲁园小区挖掘200余名“宝藏居民”组建“人才智库”。
技术赋能让基层治理更“聪明”。“扫码吐槽,马上见效!”在临谷直播电商产业园,主播周女士通过“园区吐槽码”反映卫生间脏乱问题,2小时后就看到保洁人员到场清理。这种“民情直通车”机制,已在全区12个建议直报点、10个治理观察点全面铺开,32名民情巡查员穿行在大街小巷。
银山雀街道“一表通”平台推动基层数据报送量减少80%,“兰山首发”智治平台更是一网统管,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舆情监测等9类数据源,实现“感知—派单—处置—评价”全闭环处置,数字案件办结率达99.3%。“过去处理问题像大海捞针,现在数据跑腿、精准治理。”网格员小刘展示着终端机上的实时数据。全区热线投诉办理效率提升70%,群众满意率达98.2%。
兰山区委副书记孙守军表示:“基层治理不是‘管出来的秩序’,而是‘服务出来的认同’。”新征程上,兰山区正以“党群同心”新实践,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温暖注脚。
(本报通讯员 杜庄磊 刘建超)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