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红色矩阵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实践)

陈善民

织密组织体系、强调多方参与、优化服务质效,将“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作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关键举措

安徽省淮南市将“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作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举措,聚力打造居民和睦、楼栋和谐、小区和美的美好家园,助力基层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织密组织体系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坚持“上下联动”抓面。出台《淮南市“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对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将“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坚持“横向协同”抓线。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成立由20家市直单位组成的“皖美红色物业”建设联席会议,制定下发20条重点任务清单。指导10个县区(开发区)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对矛盾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跟踪整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示范带动”抓点。依托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状元壹号、春雨梧桐、上郑广场等9个住宅小区先后获评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谢二东村小区党支部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住宅小区(网格)党支部工作手册》10个典型案例。

夯实基层基础

打造一核多方参与机制

强力推进“支部进小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网格)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方案》,针对商品房小区、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等不同特点,全面推行“一小区一支部”建设。构建“乡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从离退休人员、热心居民、业委会委员及物业服务企业中,选举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配强基层治理力量。

拓面提质“红色物业”。成立1个市级物业行业党委、10个县级物业行业党委,依托市、县两级物业行业党委,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全市现有在管项目的物业服务企业197家,单独成立党组织的125家,联合成立党组织的72家,党组织覆盖率为100%。采用“组团打包+兜底服务”的方式,指导县、区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将辖区内无物业住宅区统一打包成若干个物业管理区域,以市场化手段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由财政给予企业适当奖补。对基础较差、难以通过市场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小区,由县区组建公益性物业企业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推动实现全市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

选优建强“红色业委会”。制定《关于加强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业委会人选推荐组织把关制度,健全党组织引领下的业委会纠错和退出机制,严把业委会筹备组、换届小组以及业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推荐关、审核关和选举组织关。

优化服务质效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畅通渠道听民声。开通“淮南物业业主之声”留言平台,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对物业管理服务内容进行咨询或提出意见建议。通过每月开展“物业服务开放日——您有问题我来办”活动,收集业主问题建议。

协商共治优服务。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以19个街道和下辖社区的乡镇为单位,统一制定三方议事会、居民议事会、小区评议会等制度,制定共驻共建协议书、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等“一书三单”。每月收集意见、确认议题、组织协商,已协调解决电梯维修、增设充电桩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万余件。

规范考评提质效。建立物业服务质量基层评价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物业规范化考评工作,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等担任质量监督员,对物业服务作出评价,并每半年进行一次末位集中约谈。构建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情况、行政检查、媒体曝光等综合统计得分,分级分类评定出A+至D级八类物业信用等级,实行物业服务项目“红黑榜”制度,对不合格物业服务企业依法依规清退。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