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坚持落实为先,以改革精神和实干作风为基层减负赋能,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得到有力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变各自为战为攥指成拳。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由市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通过书记抓、抓书记,进一步压实责任。组织部门和社会工作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督促指导、动态监测、调度通报等机制,对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县(区)统筹推进,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协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持续减负松绑,变疲于应付为轻装上阵。以整治“滥挂牌”问题为突破口,坚持调研先行,实地了解基层情况,在全面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村级组织挂牌标准,指导基层开展“清牌行动”,全市所有村(社区)实现规范挂牌。全面推行“下墙进码”,为各村(社区)设置专属“便民服务码”,将村(社区)基本情况、办事指南等整合“进码”,让群众微信扫码即可查阅,提高为民服务效能。
创新数字赋能,变哨声模糊为靶向用力。建立“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以数字化平台串起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个层级,构建“三横一纵”“丰字型”工作架构,向上对接市级,向下延伸至网格,实现事件受理“网格上报、村(社区)和乡镇(街道)派单、职能部门处置、督导评价”的工作闭环。建立市、县(区)部门“三个一快速应哨”(梳理一份应哨目录、明确一个“应哨人”、建立一套运行规则)反应机制,压实各部门职责。整合执法资源,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城管、市场监管等重点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采取片区派出等方式,按时限到基层报到解决“吹哨”问题。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条块有效融合,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一批急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作者系中共新余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