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达人”力量(工作实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深入挖掘居民中的“达人”,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精准摸排潜在资源。多渠道挖掘社区“达人”资源,赋能社区治理。抓入户,服务到家挖掘人才。将入户走访作为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建立联系、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开展“近邻·思民”活动,社区工作者在与居民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服务需求、兴趣特长等,发掘出有特长且愿意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达人”。抓线下,拓宽渠道汇聚人才。积极利用辖区单位资源,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汇聚“达人”资源。如岳阳社区居民黄夏琦从事礼仪培训工作10余年,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提供公益礼仪培训;金桥社区居民蔡万里担任音乐课导师,开设金桥社区音乐公益课堂,吸引辖区内音乐爱好者参与。抓线上,智慧平台网罗人才。建设“近邻”智慧平台,设置问题反映、活动报名、捐赠共享等模块,在方便居民及时了解社区信息、反馈困难需求的同时,以开展“达人秀”等方式吸纳具有专业能力的社区“达人”,不断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细化梳理队伍结构。分类梳理信息。各社区建立“达人”信息库,对其基本信息、特长技能、服务意愿等进行登记,合理划分为不同类别,如修锁、理发、缝补、疏通管道等“民生达人”,擅长书画、舞蹈、摄影、曲艺等“文化达人”,楼栋楼长等“宣传达人”等,并定期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成立“达人”组织。在类别分组的基础上,组建不同类型的服务小组,如党员志愿服务队、阳光议事调解会、公益便民服务队、“五老”关爱服务队等,鼓励社区“达人”积极组建社区社会组织,提升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打造“达人”工作室。挖掘长期致力于社区服务、为社区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居民认可度高的社区骨干,有针对性地倾斜资源,帮助其成立“达人”工作室,打造一批社区“达人”工作室品牌,充分发挥其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

系统搭建亮相平台。建立“达人”服务机制。结合“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项目凝聚资源,安排“达人”提供相应服务。例如,西郭社区结合“家有芳邻”近邻党建工作法,以“居民点单、‘达人’接单”的方式,问民之需、解民之忧。以“达人”为纽带,推动将市级区级单位、职能部门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通过项目认领的方式,发挥各自优势,让社区与相关部门实现“双向奔赴”。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按照“党建引领、智慧赋能、创新方式、社会参与”思路,强化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搭建适应群众需要、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小区党群服务站,与社区“达人”签订共建协议,如建立蜂巢山社区第四党群服务站暨新邻驿站(工会驿站),为社区“达人”开展活动提供所需设施、场地。实施服务积分制度。社区定期评估服务效果,确保“达人”专长得到充分发挥,满足社区发展需要,设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让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为社区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资源。建立积分兑换制度,进一步加大正向宣传力度。官任社区引导社区“达人”线上展现“达人”风采,并获得相应积分;线下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等获得相应积分,换取物品服务,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