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方程式”促进矛盾化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春潮涌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迎来了基层治理的重要革新。3月28日,“和中原·谐万家”矛盾调解联合会启动,这项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司法局共同推动的创新举措,为社区矛盾化解注入全新活力,也是中原区深度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全力构建基层治理“和谐方程式”的重要里程碑。

资源联享

构建全域调解资源流通平台

“资源整合至关重要,我们要打破资源壁垒,让专业力量能够精准聚焦,形成多向合力。”中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此,中原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整合多方资源方面,中原区成功将165个矛盾调解类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区调解协会的400余名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学者等会员,纳入“和中原·谐万家”矛盾调解联合会。一位有着多年调解经验的退休法官感慨道:“能借助这样的优质平台,让我们退休人员继续为社区出力,意义非凡。”众多专业力量的汇聚,显著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化水平。

完善协同机制同样关键。联合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称:“以往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有些需求不知找谁,现在有了这个机制,需求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工作更有劲头。”对于重大矛盾调解的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会定期召开联席议事会,按需分配调解任务,形成“问题联商、资源联用、服务联动”的良好模式。

此外,定期总结评估不可或缺。每期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认真收集参与者反馈意见,分析活动效果。“通过评估,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后续活动方案,确保调解服务持续有效,为不断优化‘和谐方程式’提供有力支撑。”负责评估工作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队伍联建

建好基层调解人才“蓄水池”

“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素养,又拥有坚实群众基础的调解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基层治理‘和谐方程式’中人才要素的核心打造方向。”中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壮大165个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构建“骨干引领、志愿者补充、全民参与”的良好生态,中原区采取了多项举措。

通过建立“理论+实践”双轨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实训考核、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培训,有效提升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力量的实战能力。

此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服务进社区”巡回活动,每两个月组织法律专家、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深入社区,举办“矛盾调解大集”。居民们纷纷表示:“在家门口就能咨询法律问题,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同时,积极培育调解志愿者队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壮大基层矛盾调解力量,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层治理氛围,为“和谐方程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矛盾联调

实施多方协同矛盾化解行动

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突出矛盾,中原区坚持每两个月开展一次专项化解行动,精准求解“和谐方程式”中的矛盾化解难题。

在婚姻家庭矛盾专项化解中,针对夫妻矛盾、亲子关系、财产分割等常见问题,组建由婚姻家庭咨询师、法律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个案调解、家庭工作坊等形式,提供精准化调解服务。许多家庭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对于工程类矛盾专项化解,“和中原·谐万家”矛盾调解联合会工作人员表示:“遇到装修纠纷、施工合同纠纷等复杂问题,我们会通过现场勘查、合同审查等方式,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努力让双方都满意。”

在新业态劳动纠纷专项化解方面,联合工会和行业协会商会,推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计划”,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深入快递站点、外卖配送站等场所,普及劳动权益保障知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原区将继续围绕厚植制度土壤、涵养人才活水、构建共生格局发力。计划年内培育10个矛盾调解先进社区社会组织、10名‘明星调解员’,打造20个‘无讼社区’示范点,让‘有事找调解’成为居民新习惯,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和谐方程式’。”中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陈绍平 张雅伟)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