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重庆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推进“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制,规范议事协商工作内容及流程,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4月2日,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科普中心内,全市清廉村居建设暨“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现场推进会如期举行。会议总结2024年“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试点成果,谋划2025年深化改革路径。来自市级和区县的百余名代表共聚一堂,见证了这场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的改革实践。
据了解,“渝里乡商”是重庆市统筹乡镇(街道)协商和村(社区)协商的基层治理品牌,旨在建立基层党组织主导的议题征集、主体培育、阳光协商、闭环办理、评价反馈的制度化流程,推动基层各类主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
从矛盾纠纷化解到民生实事落地,从历史遗留难题到城市更新项目,“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充分发挥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势,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以问题为导向
靶向破解协商难题
今年3月,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40%的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参与试点,出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指引;到2027年底,实现全市覆盖,基本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基层协商新局面。
《实施方案》的出台,是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为牵引,破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举措。
2024年4月,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基层议事协商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好、乡镇(街道)协商和村(社区)协商不够规范等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以问题为导向,靶向发力,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深入25个区县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形成调研报告,为改革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并依此制定改革试行方案,开展基层议事协商改革,拓宽各类群体参与协商和基层治理的渠道。
聚焦协商什么,重庆市制定了规划建设管理类、经济社会发展类、村(社区)治理类、公共安全类、公共服务类及其他需要开展议事协商的事项等6个方面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协商指导目录》,各区县通过协商议题征集等方式,结合实际明确区级议事协商重点议题,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年初公开发布年度议事协商计划,群众可根据协商计划,申请参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议题。
聚焦谁来协商,重庆市要求,每次协商相关利益群体必须占协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协商专业人才库,将法律、环保、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家以及老党员、老干部纳入其中,按需参加协商,提出专业建议。
聚焦如何协商,重庆市明确由基层党组织主导议事协商,建立完善议事协商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重要会议旁听制度,议题确定、协商全流程、协商成果均由基层党组织审核把关。为满足各类群体需求,重庆市在线下利用“协商小院”“议事亭”“院坝会”“乡村夜话+”“网格邻里会”等就近就便开展协商,线上搭建“渝里乡商”议事协商平台,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协商需求。
聚焦如何保障协商成果落地,重庆市建立基层议事协商成果执行机制,将“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充分结合起来,融入到“141”基层智治体系中。一些议定内容通过“三级治理中心”细化分解到责任单位,推动议事协商成果限期闭环落实。同时,已落实的任务还将邀请参与协商的群众开展满意度评价,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目前,全市33个区县已建立乡镇(街道)议事协商目录,在41个区县的159个乡镇(街道)开展“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试点,其中,133个乡镇(街道)已制定细化试点方案。
以党建为引领
变“群众呼声”为“治理强音”
从渝中区解放碑街道的“制度筑基”到万盛经开区万盛街道的“红链聚力”,“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落地落实的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重庆市各区县的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构建多级组织架构、激活基层党组织动能,将“群众呼声”转化为“治理强音”。
解放碑街道党工委以“制度创新”破题,将基层议事协商纳入治理核心议程。通过制定议事协商工作指引、人民建议和协商议题征集制度、议事协商人才库准入及聘用办法、议事协商会议规则、议事协商成果执行规则、议事协商章程等6项制度,明确噪音扰民问题整治、心理咨询入楼宇等8项重点议题,构建“党建+”多方共治体系,形成“议题征集—协商讨论—成果反馈—跟踪落实”全链条闭环。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灵活运用“会场面对面协商”“楼栋微协商”“数智平台协商”等形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
在重庆市环球金融中心,楼宇联合党委创新“党建联席会议+楼宇治理协商会”双轨机制,形成“社区党委—楼宇党委—企业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破解停车难等10项难题。戴家巷社区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微协商”模式推动电梯加装,实现停车位规划“零投诉”,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楼宇联合党委主动作为,培育“网格员+物业管家+社区达人”议事“铁三角”,吸纳社区民警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建联盟扩展至172家成员单位,带动居民自主解决治理难题28件。
万盛街道党工委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升级,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社区党委(党总支)协同,网格党支部、物业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协调联动的“1+1+3”议事架构,创新“1+X+N”三方议事机制,即以党组织书记为召集人,联动“两委”成员、居民代表、共建单位等多方主体,围绕议题共商共决。同时,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交叉任职、双向进入”,老街片区物业收费率达96%以上。建设“三红服务”体系(即“红色业委会”“红色管家”“红色物业”),将220余名党员编入58个网格,成功化解城中村改造矛盾20余起,推动116户居民燃气管道问题整改。
以群众为主体
汇聚多方协商力量
“‘渝里乡商’中的‘乡’就是注重多方主体尤其是群众的参与。我们积极探索,通过打造特色协商主体、创新培育机制,不断畅通多方主体参与基层议事协商的渠道。”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丰都县三建镇以“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多方共治链”,打造专业化协商主体协同矩阵。在人员选择上,镇党委以“两代表一委员”为核心,广泛吸纳行业精英、法律顾问、青年才俊,形成“多元智库”人才矩阵。邀请8名青年选调生担任“青年议事官”,既为协商注入专业活力,又为青年干部搭建成长舞台。同时,组建“银发智囊团”等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协商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三建镇实行“双轨激励”机制,通过“协商积分+信用激励”机制,将积分与“孝善人物”“文明家庭”评选挂钩,群众凭积分可兑换便民服务,从而提升群众参与议事协商的积极性。
开州区云枫街道以“红枫”议事平台为载体,聚焦民生实事,探索出一套“熟人式促参与”的治理新路。在人员架构上,街道构建三级治理单元:社区党建指导员统筹全局,小区党建协管员协调资源,楼栋“熟人网格员”扎根一线。70余名“熟人网格员”凭借地缘、人缘优势,组建11支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成为居民信赖的“身边人”。
云枫街道寨子坪社区的“黄桷树下的平安故事会”,便是“熟人式促参与”的生动缩影。居民围坐树下,共话急难愁盼,30余户屋漏难题迎刃而解。这一协商模式,让居民满意度达98.3%,信访量下降85%。
荣昌区广顺街道将协商能力建设作为突破口,构建系统化培育体系。定期邀请党校专家、优秀社区工作者授课,内容涵盖协商技巧、法律法规、乡村振兴等领域,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在精准培育下,街道议事队伍实现“量质齐升”:群众参与率从40%跃升至75%,志愿服务队从9支扩展至13支,志愿者人数突破2000人。
搞好议事协商关键在人,各区县在议事协商人员的选择与培育上各有特色。在选人上,注重权威性与亲和力并重,让银发智者、青年骨干等多方主体各展所长;在育人上,构建长效培育机制,通过专业培训、实践锻炼提升协商能力;在用人上,创新激励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以成效为标尺
推动议事协商成果落地
基层议事协商不仅要“议得好”,更要“办得好”。“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注重结果、成效,采用线上跟踪成果落实进展、居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将“纸上承诺”转化为“民生实绩”。2024年7月以来,全市已开展议事协商1094次、参与群众达2.56万人次,居民议事协商参与率不断提升。协商议题涉及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土地流转等内容,其中850余个议定事项已办理完成。
忠县建立“五议五不议”清单,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居民反映强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等5项内容列入议事目录,分别细化成乡镇(街道)50项和村(社区)40项“可议清单”;将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居民公约已作规定的事项等5项内容列入“不议清单”。忠州街道按照“五议五不议”清单,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议题征集网络,精准锁定民生痛点,建设“群众提—组织筛—多方核”的议题生成路径。街道将274个征集议题转化为116个协商议题,办结充电桩安置、毁绿种菜等高频诉求73件;构建“48小时诉求分拣—10天议事协商—30天效果跟踪”诉求响应机制,2024年街道通过前置协商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矛盾104件;培育721名专业议事人才,实现村(社区)协商全覆盖,事项办结率达98.5%。
江津区鼎山街道创新“盯得紧”监督评价机制,选聘300名民主监督员分层分类跟踪“家事、共事、公事”。协商决议形成后5个工作日内反馈落实情况,并通过“渝邻汇数智社区”平台实时录入协商成果落实进展,破解了“议而不决”的痼疾。从“群众提事”到“阳光评事”,街道推动115个错时共享停车位落地,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民生项目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记者手记
超大城市治理,细微之处见真章。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实则连着民心、关乎民生。“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着眼“一枝一叶”的“关键小事”,明确“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如何协商”“如何保障协商成果落地”的全流程协商内容,实现协商过程由群众参与、协商成果由群众共享。同时,在一定规范框架下,由各区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因地施策,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
(本报记者 杜蓉 通讯员 石伟伟 袁宏斌)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