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统筹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水平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政治引领为“核”,锚定治理“圆心”
基层治理,首要任务是做好政治引领,在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夯实组织建设。全镇各级党组织严格根据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清牌行动”,规范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挂牌,拆除17个村426块牌子,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发挥骨干作用。博鳌镇在镇、村两级党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扎根在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非粮化”整治、征地拆迁和防风防汛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干部与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代表、村民小组组长走村入户察民情、田间地头拉家常,变身为基层治理的宣传员,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以群众需求为“线”,构建治理格局
基层治理重在找准群众需求“小切口”,办好群众“心头事”。
强化群众参与。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以来,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涵养培树了乡村文明新风。沙美村开发运用微信小程序“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将平台与积分制相结合,让积分的申报、审核、公示、排名变得更加透明公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下好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的“先手棋”。莫村将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流转、房屋出租等重点内容和村民反复商讨,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紧抓产业振兴。博鳌镇抓好农民互助合作社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群众钱袋子。紧扣合作社“管理互助、技术抱团、购买抱团、销售抱团、生产过程互助”五大功能,瞄准降低成本,提高村民收入,引导各村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成立17个各具特色的农民互助合作社,吸纳社员1421户,入社土地面积5000多亩,成立了如北山水稻、珠联生态牛、海燕黑皮甘蔗、朝烈百香果等农民互助合作社,形成了“一村一社一品牌”。各村农民互助合作社为广大社员和农户在育秧、机耕、防治、收割等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平均每年可节约成本50多万元,增加收入60多万元。
以典型带动为“实”,丰富治理内涵
博鳌镇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中,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把“盆景”独秀变成“风景”成片。
创新升级“四级化事法”。“四级化事法”,“户(党员中心户)联系、组(党小组)协调、村处理、云化解”四个层级,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各方面、各环节。沙美村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多方参与基层治理,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无事可预防、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探索“1+3+5+N”基层治理模式。“1+3+5+N”基层治理模式源于莫村,突出党建引领,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原则,以党支部为核心,开展环境“四治”、非粮化整治、文明村风三项治理行动,构建党群服务矩阵,建立“六事”议事协商机制,组建莫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莫村供销社、莫村粮行、莫村“慈善之家”,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同频共振,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2024年,莫村完成“非粮化”整治任务594.29亩。莫村农民互助合作社吸纳300多户农户,入社农田848亩,粮食种植和“油稻虾”养殖实现社员总收入约60万元。莫村党支部被评为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海南省琼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