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初,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来龙村小水东自然村的村民夏小勇驾车去浙江务工。与往年不同,今年他往返的道路格外顺畅。“进村不再怕错车了,村里还有小停车场,真不错。”夏小勇笑着说。这是小水东自然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故事——一条由村民自发让出空间、拓宽的村道,见证了邻里和谐与村庄发展的新篇章。
从两米到六米
三十多年前,一条水泥路串联起了小水东自然村。那时,汽车还未普及,村民多靠步行,在盖房、砌院墙时,逐渐“你占一点、他占一点”,将这条路“挤”得只剩两米多宽。来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广亨说:“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买了车,错车难、停车难成了大问题,尤其是春节期间,堵车成了常态。”拓宽道路成了村里最迫切的任务。然而,拓宽道路意味着村民需要让出自家占用的空间,这无疑是个难题。“要让村民主动让出土地,谈何容易?”陶广亨坦言。
从“站着看”到“当家干”
为破解这一难题,陶广亨挨家挨户做工作,倾听村民意见,推选出8名村民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既是“先行者”,也是宣传员和调解员。
理事会成员夏家柏自告奋勇,率先做起自家亲戚的思想工作。最终,他的亲戚拆掉了占路的半间房子,成为“让路第一家”。理事长夏贵宝则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村民拆掉挡路的院子围墙,让出了1.5米的空间。“这下,村中间最窄的路,错车都不成问题了。”陶广亨高兴地说。
看到村里发展的决心,看到村干部和理事会的诚意,更看到拓路后带来的便捷之处,村民们的态度逐渐从“站着看”转变为“当家干”。一个多月时间里,村里拆除了13面院墙、5间房子,将约3公里长的主干道从2米多拓宽到近6米。更有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空间,无偿提供给村里建设健身广场、儿童乐园和凉亭。
从“路宽”到“心宽”
“我们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机制,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和为贵’理念和‘谦和礼让’美德深度融入群众生活。”陶广亨表示,“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当主角,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蹚出一条多方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
如今,小水东自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头,以原有的五棵树为核心,就地取材打造的“五棵树”景观让人耳目一新;村内,房前屋后的“小菜地”“小鸡笼”变成了微型停车场,大槐树下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平整了门前的空地,方便大家停车。”村民夏家根笑着说。
从“路通”到“业兴”
道路宽了,村里的前景也愈发宽广。陶广亨透露,2025年,村里计划利用闲置的鱼塘和房屋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路通了,心也通了,村里的发展就有了无限可能。”
小水东自然村不仅拓宽一条路,更是一场邻里和谐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实践。在这里,村民们的谦让与奉献,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