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突出闽都定位、弘扬榕城精神、彰显福州温度,推动福州社会工作高起点起步、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为总抓手,
深化推进新兴领域党的建设
福州推动市委“两新”工委实体化运作,明确30个委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7项工作制度。出台《在全市新兴领域深化新时代“堡垒工程”工作方案》《实施“党建强基 领航民企”专项行动深化党建强企惠企试点市建设工作举措》,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明确新的抓手。编制《福州市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指导手册(试行)》,打造“榕会贯通”党建品牌,为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探索新路径。开展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攻坚行动,推进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公司管理层、领导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全市“三有”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9.19%、91.14%,党组织进一步嵌入在福州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脉络上。持续深化“新心向榕”党建品牌,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友好场景,全市共提升436个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惠及劳动者近20万人。引导4000多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到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加入区域志愿服务队,让“流动的群体”变成“治理的活力”。
以答好“三个如何”治理之问为主线,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福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军门社区作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全市社会工作领域改革的“一号工程”,启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工作,22条细化举措正式出台,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激励发展问题得到有效回应,村(社区)干部“容错纠错”举措得到明确。突出村(社区)联系服务群众职责,将村(社区)内部机制挂牌精简至5个,制定村(社区)证明事项办事指南,减除20项应由职能部门核实查证的证明事项。启动《福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工作,建立职住兼顾、跨区调剂机制,努力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全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平均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印发《关于发动社会工作领域各方力量提升“空心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通知》,全面实施“敬老爱老、关爱儿童、健康义诊、助力增收、助贫扶困”等五大行动,引导社会工作各领域力量向农村下沉聚焦,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
以打造“温暖榕城”为共同目标,
深入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福州精准聚焦政策端发力,以务实举措提高社会工作者待遇,支持社会工作者成才发展,举办首届社会工作者技能竞赛,引导各类人才到城乡基层创业就业。目前,全市共有持证社会工作者15484人,其中初级12817人、中级2667人、高级11人,每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18.3人。着力建设动员有力、供给高效、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文化鲜明的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面向福州基层社区探索“党建+志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等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在“志愿福州”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29万人,志愿团体2.9万个,发布活动项目48万个,记录时长8340万小时,累计开展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世界航海装备大会、“12·5”国际志愿者日等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让参与志愿服务在榕城大地蔚然成风。
(福建省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