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首个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的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在东方市正式揭牌。东方市紧扣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要求,通过健全制度、能力提升、激励保障“三项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突出制度建设
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为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东方市出台《东方市关于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人员范围、职责定位、配置方式、教育培训、管理考核、职业发展、组织保障等方面对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岗位等级与职业水平评价相结合的职业体系,持续推动东方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实施意见》的出台为东方市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东方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永发介绍。
突出能力提升
创新社区工作者培训模式
作为海南省首个校社联动培训基地,东方市职业技术学校整合教育等部门资源和社会人才力量,构建起“理论教学+场景实训+案例研讨”培训体系。
首期面向80名社区工作者开展的培训聚焦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与服务创新,采取“专题授课+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授课,旨在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助力社区工作者增强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
“培训基地成立后,东方市将以部门联动和社会号召的方式,组建专业培训讲师团队,通过专业讲师‘请进来’理论授课+优秀社区工作者‘上讲台’经验交流+先进社区‘在一线’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聚焦基层治理现实问题,精准把握社区工作者实际需求按需设课,不断增强培训针对性与实用性,帮助社区工作者掌握专业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东方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激励保障
激发社区工作者工作热情
在薪酬待遇方面,东方市对全市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进行了调整,并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等级制度,推动社区工作者待遇持续增长,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此外,东方市进一步探索社区工作者事业编制和公务员定向招录(聘)机制,进一步激励社区工作者认真履职、担当作为。
“待遇提升了,更能激励我们沉下心做好社区工作。同时,市里拿出一些编制采取定向招录,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盼头。”八所镇墩头社区党支部书记曾德恒表示。
据了解,东方市将以培训基地为载体,整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育局、市住建局等单位和社会力量,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激励机制、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通过多方协作,为东方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本报通讯员 符林红 唐传真)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