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跟时间赛跑的人,希望能把车停在离取餐点最近的地方。”“以前送商圈的订单最头疼,高峰期绕几圈都找不到停车位,而且写字楼都有梯控,送外卖非常着急。”停车难成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取送商圈订单时的痛点问题。
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金色领域、千灯湖环宇城、南海万科广场三大商圈以及辖区16个社区内,醒目的暖“新”泊车位映入眼帘,取餐绿色通道、小区专属进出登记码为骑手取送餐全程“保驾护航”。
这些暖“新”泊车位以红、蓝、绿三色文字标明“桂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临时停车区”,方便大家快速识别。暖“新”泊车位旁,可以看见一串相同设计风格的红色脚印标识,一路通向商铺区域。网约配送员沿着脚印标识可直通商铺取餐,无需因不熟悉商圈店铺位置而花时间找路,更不会绕行,极大提升了取餐效率。
清明假期,商圈热起来、消费“火”起来,商圈经济的蓬勃兴旺正日益丰润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在商圈配送中,为有效解决网约配送员“配送难”“停车难”等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商圈搭建“智慧场景”,在商圈核心区规划72个临停区、458个临停车位,联动周边7个小区设置错峰停车区,同时在停车区配置智能换电柜、充电桩,建设“5分钟补能圈”,实现网约配送员停车、充电两不误。针对商圈“进门难”问题,整合商圈高层写字楼及周边小区空间资源,铺设82组智能存取柜,实现“无接触投递+恒温存储”功能,联合物业服务企业打造楼栋单元智慧门禁,畅通“呼叫—识别—放行”流程,助力骑手单次配送时间缩短4~8分钟,大大节省时间成本。
各地积极倡导友好理念,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着力解决“寻路难、休息难、停车难、就餐难”等问题,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工作与生活的温暖“港湾”。
为了畅通外卖取餐的“最后一百米”,安徽省合肥高新区祥湖社区党委整合商圈资源,围绕“快”和“专”,打通一条取餐送餐的绿色快速路。划一片专有停靠区,在取送单较多的商场入口空置区域设置“新就业群体停车点”;开一条专用通道,提供商场内部员工通道作为骑手取餐快速通道;绘一张专用地图,在商场出入口、电梯口张贴“友好地图”,标注各店铺楼层及方位信息;设一批专用取餐处,发动外卖订单量较大的餐饮商户设置指引清晰的取餐口和取餐架,提升了骑手取餐便捷度。
一个个精准高效、务实创新的举措,将散落在城市的点点关爱“星光”,汇聚成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海洋”。
重庆市渝中区以小切口改革为抓手,全力绘就新就业群体美好生活图景。充分利用区域闲置空间,将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延伸至商业街、小区内部以及街道沿线,按照有统一标识、有饮水机、有急救包、有充电设备、有卫生设施、有图书报刊等“六有”标准,建成59个暖“新”驿站、17个暖“新”食堂,打造15个“友好小区”“友好商圈”。
重庆牧有货乡村振兴惠民体验中心作为石油路街道二普小区的暖“新”商户之一,主要出售米面、鲜肉等农产品。针对新就业群体,店铺提供8.5折优惠,“同时,我们还积极和快手、美团、永辉生活等平台合作,通过提供外卖直送服务助力骑手接单。”
“作为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辖区新就业群体有1300多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街道党工委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成功打造了十里长街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和妙智街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2025年,路桥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谋划“三百行动”,招募120多个暖“新”商家,涵盖餐饮、维修、购物等领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憩、爱心药箱、免费充电、车辆临停等服务。台州市路桥区华医康复门诊部、洪福堂国医国药馆等商家都加入暖“新”商家队伍,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中医理疗、健康咨询等贴心服务。一系列暖心举措,让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李梦丹)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