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解五办” 回应诉求解纠纷

天津市静海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群众通过信、访、网、电等渠道反映的各类诉求,坚持抓早抓小、源头治理、力量前倾、工作前置,牢固树立“有解”思维,在政策上求解、在法律上求解、在常理上求解、在情感上求解,探索建立“五解五办”群众诉求化解工作法,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1600余件,全区信访总量和初访量同比大幅下降,有效推动各类“诉”化解在“访”前,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答疑解惑 线上关切限时办

线上咨询是互联网时代群众重要的发声渠道。静海区坚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对群众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信箱、电话投诉等方式反映的问题,有问必答、接诉即办、高效处置。

提升热线工单办理质效。面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量工单,落实诉求“首办责任”,健全精准派单、快速办理、及时反馈等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事项问题台账。2024年共承办热线工单10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建立“现场+联席”会议制度,以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为“哨源”,主动深入现场核实,对涉及职能交叉、多部门相关的事项,召集属地单位进行协商分析,制定解决措施,推动线上诉求快速解决。

发挥线上信箱平台作用。一方面,将网络信箱留言作为加强数智治理的抓手,直接回应群众关切。2024年,6个网上信箱共收到留言1448条,工作人员逐条分析留言情况,转送督促承办单位办理回复,做到快速办理。另一方面,依托网络信箱广泛征集人民建议。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人民建议392条,采纳282条,这些来自基层群众、充满“烟火气息”的好建议,被纳入各单位各部门行政决策的参考意见中,真正做到计策取之于民,改善惠之于民。

服务解忧 民情小事“格”中办

为充分发挥网格作用,静海区下延划分微网格6133个,配齐微网格员6567名,开展常态化走访巡查,动态发现网格内各类问题,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努力把群众诉求解决在网格内。

创新“网格+热线+矛调”工作模式。选取4个小区(村)作为示范点,开展“无热线工单”试点打造工作,通过网格发现并解决问题。4个试点共发现上报并解决问题980条,有效降低了信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率。

开展“红网微格”行动。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行动,推动党员干部担任兼职微网格员,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名党员从“微网格服务事项清单”中主动认领1~2项个人服务事项,全区共认领社区服务岗位6722个,为群众办实事6904件。

建立网格“五包一”治理模式。“五包一”即网格员与驻区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街道(乡镇)干部、社区民警联动,共同参与网格治理和民生服务,通过“进住户、进楼宇、进商户”,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协调解决、反馈结果,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效果。发挥“红色物业”在网格治理中的载体作用,引领物业服务企业中的党员“进网入格”开展志愿服务,为辖区住户解决水管维修、电路排险、灯泡更换等身边小事。积极总结推广湖岸栖庭社区“三邻工作法”、益农里社区“四微四助”工作法等典型经验,推动更多民情小事在网格中办理,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

安抚解压 心理疏导当面办

面对群众反映诉求时,工作人员要坚持让群众先消气、顺气、解气,缓解情绪压力,增进相互信任。

坚持见面“四会”,当群众贴心人。对群众来访及时安排面对面接待,做到“四会”,即会倾听,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虚心倾听群众建议,允许群众宣泄负面情绪;会聊天,以拉家常的方式拉近距离,适时引导话题;会分析,把握来访群众真实意图,找出其心结;会劝慰,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耐心开导,让群众感到贴心。

坚持答复“三清”,当群众放心人。待群众情绪缓和稳定后,直面问题核心,以“三清”答复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政策清,向来访群众释明政策法律,以明确的政策法律依据为诉求化解划定大方向;说法清,在政策说透、道理讲通、情况分清的基础上,对诉求是否合法合理进行清晰界定,给出明确“说法”;流程清,对能办的事项“一次性”告知群众准备事项和办理流程,让群众少跑路,同时简化工作流程,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

坚持纠偏“两不”,当群众暖心人。解决群众诉求过程中,坚持做到“两不”,即“不激化”,及时制止过激行为之外,不说冷言冷语,避免情绪激化;“不逃避”,克服畏难心理,做到随来随接、平等对待,会同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实施心理疏导辅助,纠正上访人员的心理偏差。

帮扶解困 关爱救助上门办

坚持把帮扶特殊和困难群体作为工作重点,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妥善化解各类诉求,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探索“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在42个社区(村)建立党员干部联系走访困难群众常态化机制,将“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社区(村)党组织的重要任务,推动其主动发现群众生活困难、协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创新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招聘会、岗位推送等形式进行职业介绍,创新直播带岗模式进行就业帮扶。

发挥“救急难”平台功能。在社区(村)公告栏张贴社会救助“直通车”微信码,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聚力解难 急难愁盼联动办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由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组织、纪检、政法、巡察、信访等部门职能作用,坚持难题同答、责任同扛、落实同抓、成效同研,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化解机制,打通“堵点”、纾解“痛点”。

“四情联动”化解积案。专班将警情、诉情、访情、舆情有效结合,紧抓问题动向,研判问题线索,将群众反映强烈、时间跨度长、解决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重点案件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台账,由区级领导包案,开展集中攻坚。

全面排查化解“二次访”问题。为避免重复访、多头访、越级访,全面排查“二次访”问题,分类召开分析研判会,逐个案件核实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起底排查化解群众“初信初访”。以解决初信初访为重点,起底排查收集群众各类诉求,将其纳入工作台账逐件督促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天津市静海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