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奔赴美好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我晚上8点才走,您记得过来拿”“外卖给您放在东门架子上了,我给您拍个照片”……

奔波在路上、忙碌于云端,以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为主体的8400万新就业群体用脚步丈量大街小巷,用服务连接千家万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这一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是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实践路径。

当下,新业态经济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新就业群体党员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存在“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需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将分散党员再组织,从而解决好党组织怎么建的问题。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成立快递员临时党支部,建立联系机制,由1名党支部书记联系3名以上党员快递员,1名党员快递员分别联系3名快递员,通过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团结凝聚职工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意见征集等,着力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

“我们聚焦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率不高、隶属关系不明等难题,选取鸡东县和城子河区试点实施‘经纬’专项行动,通过调取市场监管部门数据、行业管理部门底数、党统库数据和实地走访,排查新兴领域组织3651家、‘隐形党员’114名。”黑龙江省鸡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宋振江表示。鸡西市还采取条块结合、归口管理、整体划转的方式,理顺调整新兴领域党组织2个;通过单独组建、行业联建、龙头代建、派员助建等方式,组建新兴领域党组织6个,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扩面提质。

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弱、归属感不强,关键要以党建为纽带加强关心关爱,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让其在服务中感受组织温暖,在融入城市中增强身份认同感。

陕西省西安市有6万余名网约配送员,依托现有的1100余家红色驿站,在为网约配送员提供饮水、休息、手机充电等服务基础上,西安市外卖送餐行业党委增加医疗救助、车辆即时充电等服务。与此同时,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部门在全省开展三秦暖“新”行动,通过建设“骑手友好街区(社区、商圈)”、打造“三秦暖新驿站”、推出“爱新餐”等,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歇脚难、用餐难、融入难、维权难等急难愁盼,持续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更暖心的是,各地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正从物质关怀向精神需求延伸。浙江省杭州市以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提升为切入口,成立全省首个“小哥学院”,开设10余个专业课程,量身定制新就业群体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多元化成长体系。“我将《商务数据分析》课程学以致用,优化配送流程,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正在“小哥学院”读专科的顺丰快递员肖晨说。开设3年多来,杭州“小哥学院”已累计资助新就业群体200余人进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1.1万余人次,有效赋能“小哥”学历、技能“双提升”。

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民情的职业特点,使其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各地积极引导其在隐患上报、民生服务中发挥作用,推动其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河南省漯河市成立外卖行业党委,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指导服务。“送外卖时,发现异常情况会直接联系社区或者监管部门。”美团驻漯河平台公司负责人赵子龙说。2024年10月,漯河市聘任223名网约配送员作为街道流动网格员,统一发放胸牌和车辆标识,引导其在配送过程中,通过“外卖随手拍、网格随时办”的方式,有效参与到社情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异常情况预警等工作中。

湖北省黄石市的“红石榴·线上暖新驿站”平台,让参与治理更具科技感。网约配送员王伟的手机里,“小哥吹哨”“小哥有话说”等功能成为连接民生的“快捷键”:拍下小区井盖破损的照片上传,不多时就能收到维修反馈。“治理观察员”的电子聘书,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城市主人翁”的责任。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269万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他们已不再是城市的匆匆过客,而是基层治理的“活细胞”,在独居老人“窗帘行动”中守护温暖,在食品安全监督中传递责任,在政策宣传中凝聚共识……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