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黎平县肇兴侗寨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面对面谈、心贴心聊,板凳坐着硬,大家心里暖。
几张小板凳、一本记录本,不用会议室、不用讲话稿、不设主席台,多地通过打造“板凳议事会”,整合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成员、物业服务企业代表、居民等多方力量,通过讲群众能听懂、有内容的“大实话”,引导居民说出真实想法,共同发现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一把把折叠凳、两块移动展板,在春日的树荫下围坐成圈——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黑窑厂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板凳议事会”,针对文明养犬提示牌安装选址展开讨论。这场“不设主席台、没有发言稿”的议事会,拉开了黑窑厂社区“聚邻绘”——“YAO·享幸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建设的序幕,凝聚多方力量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难题。
“村民有诉求,我们来解决。”日前,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横埠村的村民们拿起小板凳,来到村广场。村党委组织委员王贤杰邀请了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五老”等,就严庄组通组公路修建展开议事协商,集思广益商讨解决方案。枞阳县把党建引领、阵地建设、议事协商、履职为民作为开展基层议事协商的切入点,通过建设“板凳议事会”,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以分片村干部为牵头人,村民小组组长、“五老”、退役军人等为骨干,通过日常走访和线上联系,收集村民诉求,适时召开“板凳议事会”,让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治理,从以往的被动听群众说事变为主动找群众解决问题。
多地以“小板凳议事会”为依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把民主议事作为廉洁办事的基础,前移监督关口,推动将基层参与监督延伸至社区日常工作中。“我在巡逻中发现孙燕红家房屋围墙墙皮脱落、墙体倾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她身有残疾,家庭生活困难,咱大伙帮她修修吧。”新华街社区召开“小板凳议事会”商议,社区工作者与居民齐心协力,3天内完成了围墙修建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得到孙燕红的感谢和居民们的称赞。“这样听民声、办好事的民主议事会,既是群众心声的‘直达窗口’,也是社区发展的‘清廉源泉’。”新华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邓玮说。
“一开始参与的人不多,许多人都站在周围观望。后来越聊越起劲,说到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提建议、出点子。”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金友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欣说,“板凳议事会”这种接地气的议事协商形式固定下来后,社区定期召集居民、志愿者、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到小公园开会,让问题现场提、现场议,小事急事抓紧办,大事难事计划办,让居民诉求转化为看得见的变化,实现“议而有果”。
“板凳议事会”看似议的是“小角落”,实则谋划的是“大民生”。这种去形式化、增强参与感的议事协商模式,不仅让基层治理更有“烟火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当每个“金点子”落地为“实景图”,“幸福+”便不再是口号,而成了可触可感的日常生活。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