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社区”聚共建之力(工作实践)

闵志业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工作抓牢抓实,创新打造党建引领“人人社区”建设治理模式,发布《“人人社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通过打造“参与共同体”“互助共同体”“自律共同体”“成长共同体”,聚“人人”之力共建,集“人人”之智共治,助“人人”之愿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参与共同体”凝聚合力

织密“人人连心网”。着力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体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社区工作者进网格、党员骨干进家庭,将居民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促进共商共治。

做强“人人解忧铺”。通过“人人直播间”开展政策宣传、普法宣传等,为居民答疑解惑,设置“人人解忧铺”开展志愿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为居民排忧解难。依托“援法议事”机制,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顾问、居民代表等召开议事会,引导居民遵守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规则。

搭建“人人议事厅”。畅通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社区沟通渠道,充分收集、了解、吸纳民意。探索“四单”议事法,即群众“点单”,公开“亮单”,多方“议单”,再由群众“评单”,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度。

以“互助共同体”团结邻里

打造特色平台。因地制宜打造“人人直播间、人人点赞墙、人人兴趣小屋”等特色平台,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招募工匠艺人、社区能人等成立150余个兴趣社团,加强邻里互动,活跃社区氛围。

推动邻里互助。动员一批热心党员和居民骨干,成立“人人工匠屋、人人互助团、人人巡逻队”等居民志愿服务队伍,建立“需求登记—服务定制—专项派单”的“跑腿员接单”机制,线上定期公布办结事项。

丰富服务内容。常态化做好特殊群体帮扶工作,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提供面点师、茶艺师、育婴师等技能培训课程,开发心理减压、儿童托育、老龄康养、新就业群体关爱等服务项目,逐步形成“熟人社会2.0版”。

以“自律共同体”强化约束

加强自我管理。以党建为纽带,与非诉讼服务中心等驻区单位、律师行业党委等共建联建,招募普法志愿者,组建“法律先锋服务团”,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签署《人人社区公约》,明晰“人人社区共同体”各行动主体责任。

加强自我监督。深入探索智慧社区建设路径,开发“人人e社区”智能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体系。围绕文明守约、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列出清单,将好人好事、不文明行为等通过“人人广播站”等平台亮出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加强自我激励。制定《社区积分兑换实施方案》,与商户、社会组织等组建积分兑换联盟,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定期公布楼栋积分情况。居民可用积分兑换健身、课程体验等优惠券、免费券。

以“成长共同体”激发活力

创设“人人新课堂”,广泛学习树新风。挖掘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省级劳模等身边榜样,组建“社区智库”,开设“线上+线下”“研学+践学”“室内+户外”等多维度、全周期课堂,开设“人人社区”课程群,为居民提供教育辅导、休闲养生等公共课程。

打造“人人成长营”,建强队伍提效能。连续5年开展“人人社区”建设人才队伍培训班,出台村(社区)干部接续培养“青蓝计划”,打造胜任力评估模型,成立“青蓝成长营”,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轻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特点,打造胜任力评估模型,一体实施领航、赋能、强基三大计划,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梯队培养。

建立“人人创益台”,资源融合促发展。依托“钟爱一家”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深化政府力量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资源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公益创投大赛等活动,吸引筛选一批符合居民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入驻社区,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站(室)、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双向融合、联动办公,提供更优公共服务。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钟楼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