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切事 “石事实商量”(新闻特写)

针对群众参与率低、矛盾纠纷化解难等治理难题,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结合工作实际,以“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创新实践为抓手,打造“石事实商量”议事协商品牌,通过立体化议事协商网络和全链条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村里蓄水池修建的问题,大家有什么建议尽管说。”一张桌子,一圈塑料凳,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这便是一场“石事实商量”议事协商院坝会的现场。

参与这场议事协商院坝会的村“两委”成员、施工方负责人边听边记,在与群众充分协商后,最终敲定修建方案。“过去群众总觉得说话不管用,很少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现在每个村民都能找到参与治理的渠道。”石堰镇党委书记余勇感慨道。

“商量着就把问题解决了,这种院坝会要得。”提及“石事实商量”议事协商院坝会,干坝村村民李文竖起了大拇指。

针对群众参与“空心化”问题,石堰镇依托“石事实商量”议事协商品牌,构建起“1+3+N”立体议事网络——以镇级议事协商中心为核心,依托村民议事厅、网格议事角、院落板凳会三大载体,将“干部赶场”“干部夜访”“坝坝茶”等多种流动协商场景延伸至田间地头,在提高群众参与度的同时,还培育出23个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壮大了基层治理力量。

在流程优化方面,石堰镇建立起确定议题、邀请主体、组织协商、形成意见、反馈落实、监督评议“六步闭环”协商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通过干部走访、网格排查、群众热线收集的150余条议题,经过分级分类后,重大事项由镇级议事会解决,一般事项由村级协商,简单问题则通过网格即时办结,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技术赋能为议事协商插上了“智慧翅膀”。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和“渝邻汇数智社区”,石堰镇实现了任务自动派单、进度实时追踪。场镇品质提升行动中,28处线路混乱问题被精准整改,5处闲置资产被盘活。更令人欣喜的是,2300余名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现了“干部带头干、群众主动干”的良性互动。

从让群众参与到矛盾化解,再到决策落地,石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云说:“现在居民遇到问题,会主动到议事厅提建议。去年社区道路改扩建的方案,就是在院落板凳会上由居民代表和网格员共同敲定的。”

石兴社区居民文河清指着焕然一新的道路说:“以前路灯不亮、垃圾乱堆,现在多亏了议事协商机制,我们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从“政府独角戏”到“群众大合唱”,石堰镇用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聚焦百姓身边事,“协”在基层,“商”在一线。“当群众真正成为治理的主角,干部和群众的心自然就贴得更近了。”石堰镇工作人员蹇宏伟说。

(本报通讯员 郭利鹏 邓彦琼)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