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志愿精神 绽放时代光芒(微光成炬)

河北省唐山市的街头巷尾,每天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为居民爱心义剪、清洁家园,走进敬老院、福利院为老人和儿童提供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早已融入唐山人的性格和血脉,并在传承中被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社区的‘老帮老’志愿服务队队员都是我的好邻居,家里有大事小情,都会随叫随到。”唐山市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赵开楼社区的董大妈感动地说。赵开楼社区居民多为子女不在身边、体弱多病、伤残的老年人。为解决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群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退休、60岁左右的老人自发组织起来、互助结对,“老帮老”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经过3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的“老帮老”志愿服务内容涵盖政策宣传、健康护理、节日慰问、家电维修、亲情陪伴、心理慰藉等多方面。“老帮老”公益互助养老模式在唐山不断发扬光大,“银发力量”“我的好邻居”等多个新品牌,已经成为唐山志愿服务的金色名片。

“老伴儿,到时间了,快去接孩子。”下午四点半,家住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国防楼社区的习奶奶和往常一样奔去学校接孩子。为缓解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同时也为社区老人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天伦之乐的平台,社区利用“共享”理念打造老幼融合志愿服务,15名老年志愿者成了“共享爷爷奶奶”。接孩子放学、看孩子写作业是基础服务,课外辅导、兴趣拓展、红色教育、阅读陪伴也是常规内容,有需求的家庭与社区对接,社区就安排“共享爷爷奶奶”进行志愿服务,并在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代管孩子的场所,为“一老一小”服务项目注入新活力。

日前,在古冶区卑家店镇,青年志愿者前往古冶区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雷锋精神。参观结束后,志愿者们拿着慰问品来到86岁老党员王奶奶家,一边帮老人擦玻璃、收拾屋子,一边聆听革命奋斗故事,用行动践行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像这样的“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已在唐山开展了6年。8740场志愿服务活动、151万小时志愿服务时长、33.3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各级共青团组织守正创新,引领整合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1+6+N”(1支县域志愿服务队;设立综合服务、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6个专项小队;N项爱老敬老服务)服务体系,每月定期定向开展清理卫生、安全讲解、关怀慰问、网上代购、预约挂号等为老志愿服务,实现了“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品牌化、常态化。

唐山市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早、基础牢、机制好,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探索了一系列有创新、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唐山市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思路,确保志愿服务工作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创新打造了志愿服务积分回馈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构建了“平台+”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注册、服务项目发布推送到公众面前,降低了工作的成本、扩大了服务的范围,便捷、高效的新平台大大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群众的实际质效。广大志愿者以服务得积分、以积分获礼遇,实现了志愿服务由“单项流动”向“双向循环”的飞跃。自2024年7月1日新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注册志愿者186万人,入驻爱心商家1.2万个,开展活动4.1万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70万余人次。

如今,在唐山,一条条爱心的淙淙溪流汇聚成善意的波澜大海。这座城市,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出了新时代的志愿旋律。

(本报通讯员 乔淑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