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巩固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会客厅)

编者按: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提高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质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重在巩固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重在分类推进。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 杜 蓉 中国社会工作报记者

嘉 宾: 龙 庆 云南省委社会工作部四处处长

      孙晓凡 福建省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张帅科 辽宁省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行业协会商会工作科(“两企三新”党建工作科)科长

      李 龙 甘肃省张掖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

      杜建波 美团(北京)党委专职副书记

主持人:党组织是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如何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面临的难题?

李龙:甘肃省张掖市针对五个方面对症下药,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强基固本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针对党组织覆盖不全面问题。严格落实常态组建、动态摸排、规范提升工作机制,清理“僵尸企业”29户、“空壳”党支部9个,调整优化联合党支部8个,有效提升了组织覆盖率。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委“统”、党建工作指导站“督”、党建指导员“抓”的三级党建工作责任链条,选派405名党建指导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行孵化指导。

针对党组织功能发挥表面化问题。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重点抽查、现场检查等,指导基层党支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要求落实到支部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化拓展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形式与载体,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提升组织生活质效。

针对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坚持分类施策,“提级管理”出资人党员42人、“标杆管理”管理层党员106人、“岗位管理”一线职工党员530人。去年以来发展党员12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47人,党组织队伍不断壮大。

针对企业负责人党建意识模糊化问题。健全完善非公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对口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与企业负责人开展结对帮带活动32次,下沉调研指导50余场次,实现“点对点”靠前指导服务。

针对党组织书记队伍薄弱化问题。坚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调整选配党组织书记54人,聘任47名“红雁”党建指导员兼任党组织书记。紧盯“书记抓、抓书记”这个牛鼻子,举办“书记讲堂”85场(次)、经验座谈会10场(次),提升党组织书记能力。

张帅科:辽宁省阜新市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工作体系,着力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足等难题。

构建协同治理新机制。优化市、县两级“两新”工委架构,选优配强专兼职副书记,制定《“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建立委员单位与各县区季度会商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在交通、邮政、市场等重点行业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行“行业党委+属地管理”双轨模式,推动企业实现“党建入章”。

实施智慧党建工程。坚持数据赋能,每半月更新一次数据,对行业主管单位履行党建责任、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全链条督查督导,动态管理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实现组织生活在线督导、党员教育云端开展,解决党建工作责任压不实的问题。创新“四个一批”培育模式,通过“招录一批党员职工、排查一批‘隐形党员’、发展一批优秀党员、选派一批‘种子党员’”,逐步扩大党员队伍,有效提升党组织覆盖。

深化助企强企行动。建立“党建+发展”融合机制,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深入实施“双进双促”专项行动,落实领导干部包保机制,对规模以上、“专精特新”、重点农业等各类企业做到全覆盖。建立“四层四步工作法”,明确“选派干部、包保单位、本级专班、上级专班”4个层级,高效联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构建暖心服务体系。建设暖“新”服务矩阵,依托社区、临街商铺等建立暖“新”驿站781个,联合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庆走访慰问”等关爱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开展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活动,服务新业态从业人员,有效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主持人:各地在实践中如何巩固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龙庆:近年来,云南省坚持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载体。全省各级成立803家相关行业党委,226个街道全部成立“两新”组织党组织,3377个社区全面明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人员,确保工作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

云南省深入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提升行动,探索“四步六清”工作法开展起底摸排,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先行组建群团组织等方式,帮带企业建组织、解难题、谋发展、创品牌,提升工作覆盖质效。目前,统筹选派党建指导员3.63万名。积极推动发展党员计划指标单列并向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倾斜,选树60个云南省“云岭先锋两新龙头”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党组织,总结推广10种实践模式及典型案例,以点带面促进工作提升。

云南省聚焦全省产业布局和产业园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开展产业链党建工作,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链党组织,联动园区中的大中小、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党组织联建共建,激发“链上”抱团发展的动力引擎。建立政企高效沟通机制,省级领导直接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发布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10件实事和“三送三进”专项行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300余个。

孙晓凡:福建省泉州市现有“三有”(有固定经营场所、有10名以上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非公有制企业1.83万余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6300余个,党组织覆盖率90.77%。泉州市始终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落细落实习近平同志希望泉州“办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示范点”的殷切嘱托,着力在加强政治引领、抓实“两个覆盖”、赋能企业发展上下功夫,打造“深化‘党建入章’、争当强企先锋”党建品牌,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优势。

加强政治引领。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学机制,通过开展“新思想进泉商”“新思想进企业”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深化“党建入章”,大力推行党组织班子与企业决策管理层“双向进入”、党组织负责人与工会主席“一肩挑”,为党组织引领企业发展赋能。

抓实“两个覆盖”。开展“两巩固一提升”(巩固党组织组建成果,巩固“党建入章”成果,提升党建引领企业发展质效)专项行动,组建173个摸排走访专班摸清底数,健全“动态摸排+数据比对+常态覆盖+集中攻坚”工作机制,通过重点企业领建、产业链统建、行业协会共建等形式,全力推动民营企业百强、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

赋能企业发展。实施“泉心惠企”行动,开展“支部建在车间、党员就在身边”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单独或联合的形式,把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车间生产一线、关键岗位等生产经营最小单元,设置党员红色先锋岗、党员示范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实质作用。

杜建波:美团外卖是美团旗下的线上订餐平台。美团党委按照“组织体系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的总体要求,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和业务架构一体设置、同步调整。近年来,美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探索开展骑手党建、加强服务管理、促进社会融入的有效方式,取得积极进展。

健全组织体系。在骑手APP注册环节设置“是否党员”选项,把党员排查工作延伸到骑手入职环节,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加盟协议,逐步形成包含加分、荣誉、激励等多要素的联动机制。建立“先锋骑手”荣誉体系,褒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服务社会的优秀骑手,展现骑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

升级关怀保障。在骑手APP开设“事事商量办”专栏,线下常态化组织骑手恳谈会,就骑手反馈的高频问题做出改善。定期开展“骑手体验日” 主题党日活动,让产品、研发等核心岗位的党员、员工体验接单送单,引导大家从骑手角度出发思考业务逻辑。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探索适合新就业群体特点的新型社保模式。坚持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日送慰问,完善常态化服务体系。设立“大病关怀金”和“袋鼠宝贝”公益计划,为骑手及家属提供紧急救助。

促进社会融入。积极开展“友好场景”建设,鼓励站点主动参与社区、物业、商圈等多方协商机制,探索解决骑手进门、停车、换电、用餐、休息等难题。2024年,在全国共建设1.6万个友好社区,5.2万个暖心驿站在APP上线。今年,美团将着力构建“平台—合作商—站点—骑手”的全链条治理网络,推动站点到属地街道社区报到,促进社会融入,增强骑手社会责任感。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