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信用赋能社区治理,支持信用园区、街区建设。当信用建设与基层治理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各地的探索实践给出了答案。
在山东省荣成市,“信用分”可以兑换商品,让信用的好处变成老百姓看得见、用得上的“真实惠”。荣成市崖头街道河西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曾面临乱堆放、乱搭建、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河西社区在荣成市级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出“共建、积分、兑换、表彰、带动、共建”的六步闭环工作机制,同时开展“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信用融合、物业协同、网格支撑”的“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促进居民参与。在“美德+信用”志愿服务模式中,河西社区以“美德信用积分”为载体,率先创建山东省首家“红色信用银行”,创新推出社区信用币,建立“12+2”的信用兑换机制。
信用体系建设正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抓手,个性化、特色化的“信用+基层治理”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拓展,在提升服务质量、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不断推进“信用+社区治理”工作,试点打造“信用积分超市”、创建夜市志愿服务队,激发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推进“信用+出租屋管理”,形成出租屋信用档案,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高出租屋管理水平;推进“信用+园区建设”,开启“信用领航助企”行动,为信用合规示范园区及园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此外,宝安区还推动“信用+商圈管理”“信用+行政执法”“信用+矛盾纠纷化解”等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淳安县信用服务协会聚焦“信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将物业行业作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突破领域,探索出一条以信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服务效能的新路径。为构建完善的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协会联合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建立了“淳安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数据库”,归集了企业资质、合同履约、业主投诉、行政处罚等12类数据,实现了与省信用信息平台的实时交互。同时,在千岛湖镇3个社区试点信用积分激励机制,对按时缴费、参与社区治理的业主给予“信用积分”,可兑换家政服务、停车费优惠等。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还设立了物业信用调解室,组建由法律顾问、社区代表、信用专家构成的调解团队,对欠费、违建等矛盾开展“信用评估+分级调解”。
信用是多方共治的纽带,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开展信用评价,通过深化议事协商会、道德评议会等,提升多方主体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推进镇级信用体系建设,制定《苍南县农贸市场信用监管实施方案(试行)》《苍南县城市管理信用街区信用监管实施方案(试行)》,为信用主体提供容缺受理、信用承诺、信用修复等服务,畅通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选取温泉街道等6个街道为试点,以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积极探索美德信用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创新推行“美德信用+基层治理”模式,把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培育、村(社区)事务管理等纳入美德信用建设统筹推动,通过拓展美德信用应用场景、完善美德信用积分评价机制和激励嘉许办法,有效激发和凝聚起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源动力”。
信用赋能基层治理还要讲温度,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其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将“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积极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在探索“党建+信用”过程中,以创新思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创新性地将环境保护、古建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积分制赋分体系,通过量化行为规范,激发村民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雉山村将“雉山凤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信用有礼”积分考核,村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工艺改良或带徒传承均可获积分奖励。同时,针对多产权古民居维修难题,探索产权流转保护模式,通过积分激励吸引文化爱好者或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修缮,并要求新业主遵守积分管理规则,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