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廉政体检”“小微权力”流程图全覆盖、“三资”问题整改率超九成、廉洁文化阵地融入村(居)民生活……重庆市黔江区以“管人、管权、管事、管文”为突破口,将清廉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村居延伸。
管严“人”强基,筑牢清廉“主心骨”
“如今的高碛社区干群一心干事创业,实现完美蝶变的背后,多亏了社区党总支带着我们增收致富。”阿蓬江镇高碛社区居民欧美玲感慨地说。
这是黔江区把建强清廉堡垒作为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培育发展“领头雁”的生动写照。
黔江区每年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回访工作,在此基础上累计整顿42个班子“软弱”后进村,解决突出问题74个,调整村“两委”成员56人,其中党组织书记6人,储备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943人。同时,通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10项。
既要清廉,更要勤勉。黔江区还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选任联审+履职承诺+廉政体检”全周期管理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配套举措,鲜明树立“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导向。
管住“权”固本,扎紧制度“铁笼子”
“你关注或下载一下,社区的大事小事都能在上面办了。”在舟白街道路东社区综合服务体,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金华正为居民演示“渝快社区”APP。平台上,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便民服务等一应俱全,社区的居务、财务以及问题办理情况都在线公开,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紧盯“小微权力”运行,是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黔江区坚持把村居“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编制涵盖“三资”管理、民生工程等6大领域30项具体事项的《“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让村(社区)干部“照单行权”、群众“看图监督”。同时,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收支等关键环节公开率达100%。
“通过‘小微权力’清单化、制度化、规范化,群众看得明白,干部干得清白。”黔江区濯水镇濯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承伍坦言。
管好“事”清源,织密监督“防护网”
“以前集体‘三资’信息公开不够透明、规范,我们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大家都有意见。”家住濯水社区的居民汪先齐说。
为此,黔江区坚持将清廉村居建设与“三资”监管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通过构建“村财镇管+第三方审计”监管模式,依托“渝农经管”数字化平台,对全区“三资”家底进行起底式清理盘点,累计盘活闲置资产37处,追回流失资金120余万元。同时,组建专项督查组,开展“拉网式”监督,推动638个问题整改销号,规范登记集体资产1769万元。
清廉村居建设既“清”了集体的“家底”,更“明”了群众的“心底”。黔江区黄溪镇茶山村党支部书记、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张林华介绍:“2024年,我们分片带领村民种植青菜头、脆红李等,并以集体名义投资了‘红美人’柑橘、花椒种植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并为参股村民进行分红,这些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确定下来的,得到所有村民的一致好评。”
管优“文”润心,涵养基层“廉生态”
清廉村居宣传牌靓丽醒目,朗朗上口的清廉宣传语点缀其间……走进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浓浓的清廉氛围扑面而来。
黔江区锚定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目标,以清廉文化为载体,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洁文化,打造“一村一品”廉洁文化矩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村规民约等元素融入村居肌理。同时,开展“弘扬廉洁文化 构建和谐村社”——流动图书“下乡助廉”“清廉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等主题活动,组织基层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警示录里一目了然,这些身边的案例,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违纪违法离我们并不远。作为社区工作者离居民最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警示教育进村社”启动仪式上,城西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杜正燕说。
“清廉村居建设,既要内外兼修,也要软硬齐抓。”黔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推动作风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党建领航、治理强基、阳光村(居)务、渝乡清风‘四项行动’持续深化清廉村居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通讯员 李翔 倪江洪)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