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节”绘好治理“同心圆”(新闻特写)

4月10日上午,和煦的阳光穿过山谷,照在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盐码头广场上。近千名群众齐聚这里,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石角镇石角社区第六届邻里节。

“邻里好,赛珍宝!”石角社区党总支书记邹红说,“融洽邻里关系、凝聚社区合力,是举办邻里节的初衷。通过举办邻里节,提升了我们社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据邹红介绍,石角社区常住人口有6000余人,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不到四分之一,其余都是在此购房和务工迁入的“新居民”。如何让“原住民”与“新居民”增加交流机会,减少矛盾纠纷?十年前,由社区搭台、企业赞助、居民参与,社区引入“长街宴”,组织大家通过举办一场群众文化活动,吃一顿热闹饭,在饭桌上相互认识,又通过相识实现相知、相助。

“以前家家户户防盗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现在社区居民熟得很,平时哪家有事要帮忙,大家都很乐意伸把手。”居民程碧贵感慨道。

“以邻里节为平台,我们也走进了很多‘新居民’的家里和心里,在居民自治、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方面得到他们的支持,工作推进顺利多了。”石角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邹景容说,去年实施蒲河流域综合整治,在社区动员下,沿河居民自发拆除了100多个违规搭建的雨棚。

参加邻里节的除了社区常住居民,还有不少远在成都、贵阳等地专程赶回来的老街坊。“老同学,几十年了你还是没怎么变”“我把家安在成都了,留个电话,到成都时来找我耍”……盐码头前明清老街上,70张圆桌沿街一字摆放,参加活动的居民寻找着各自熟悉的身影,他们握手、拥抱、合影、欢唱,就像亲人一样。看到社区每年都有新变化,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一头银发的胡婆婆已经参加过五届邻里节,这次她早上八点多就来到盐码头。这位74岁的老人感叹,虽然自己身边不少人都在外地工作,但这次回来的人很多,邻里节越来越热闹了!

邻里节上,居民们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有节目看,有奖拿。当戴着大红花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和睦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人物上台领奖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是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管是社区还是邻里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都愿意尽我所能。”居民廖明连乐于助人,她说:“大红花和奖状都是一种激励,我将坚持做好事,为建设和美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场活动,一顿饭,不止于视听观感和舌尖美味,其背后联络的是感情,凝聚的是人心。十年来,借助邻里节这个平台,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逐年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逐渐形成。石角社区先后获得綦江区平安示范村居、綦江区充分就业社区、綦江区最美社区、綦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基层要实现善治,只靠干部‘跑断腿、说干嘴’是不够的,唯有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凝聚起最大的‘公约数’。”石角镇党委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探索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畅通民意渠道,鼓励更多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基层治理。

(本报通讯员 李定兵 孙涛)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