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大冶市通过打牢好基础、营造好环境、打造好平台,不断推动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向好发展。大冶市共有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26家,覆盖会员企业1093家,在规范行业秩序、加强政企沟通、服务项目建设、助力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大冶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改机制、强统筹,
打牢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好基础
建立“三个同步”机制,夯实党建基础。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登记注册同步开展党建工作、年报年检同步检查党建工作、评先评估同步评价党建工作的“三个同步”机制。把党组织建设、党员排查、“党建入章”等要素纳入行业协会商会登记注册必审项目,将党的建设贯穿于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服务全过程。加强“党群共建”力度,推动新登记成立的行业协会商会同步开展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抓实行业管理。建立市级行业协会商会“1+8+N”联席会议机制,即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8家行业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属地街道兜底管理,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系。制定印发《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等制度性文件,列出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6项正面清单和8项负面清单,切实抓好引领行业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少数”。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做实规范提升。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以省委社会工作部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联系点为契机,探索开展“四个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清理一批)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培育行业协会商会5家、提升3家、清理未有效发挥作用协会1家,实现行业协会商会动态管理,优化行业协会商会生态环境,着力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化、品牌化建设。
改模式、强服务,
营造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好环境
探索“日常监管+专项审计”模式,引领健康发展。每年随机选取3~4家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涉企乱收费自查自纠和专项财务审计工作,持续纠正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同时,对上一年度进行专项审计的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回头看”工作,强化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监管,有效规范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合法合理收费,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健康持续发展。
探索“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提高诉调效率。针对行业协会商会会员企业诉讼渠道单一、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市法院在行业协会商会办公地点设立“共享法庭”,创新“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为商会会员提供快捷、便利的商务纠纷协调服务,通过诉前调解、云上立案、在线开庭、远程咨询等方式,指导调解40余次,为会员企业参与诉讼调解“降成本、提效率”。
探索“信息共享+会费减免”模式,助力企业纾困。定期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共同讨论行业政策,互通行业信息,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信息共享、发展共谋。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减免或降低部分收费,减轻会员企业特别是困难中小微企业经济负担,大力支持和服务行业发展。去年以来,大冶市广告协会、大冶市园林古建协会、大冶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会费183.41万元,缓交收费23万元,惠及会员企业694家。
改路径、强赋能,
打造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好平台
发挥“近企”优势,促进行业发展。立足行业协会商会“因企而立、由企而兴”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强链补链、强企惠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做强自身、做大行业的同时,积极“反哺”会员企业,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大冶市光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有力补足了大冶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空白,带动链上32家企业实现“抱团发展”。大冶市矿业商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引导1000余名矿业人走出国门,在非洲赞比亚等地投资兴业。
发挥“近商”优势,服务经济建设。依托大冶楚商联合会等商会平台,充分发挥商会“两头熟”、信息灵通、渠道通畅、人脉丰富等优势,宣传大冶、推介家乡。通过冶商大会、冶商论坛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冶商回归,引导会员企业回乡创业,引进投资项目100余个、投资额达200余亿元,有力带动了家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近民”优势,融入基层治理。鼓励和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立足自身实际,贴近群众无偿或低偿、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服务项目16个,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大冶市物业行业党委、大冶市个私协行业党委等发挥组织力量,推动签订“四方协议”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问题;大冶市装饰建材家居商会在每年高考期间组织“爱心车队”免费送考,并组织开展“百人献血”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温暖。
(湖北省大冶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