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千年古城的文脉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忠义街静静流淌。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百年老街,在文旅融合的春风中焕发新生,成为兼具文化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网红”街区。然而,基层不堪重负的窘境,曾一度让这条街的治理陷入困局。
最多的时候,忠义街社区挂了65块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牌子。社区储藏室里也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标牌,每一块牌子背后都是一份任务清单和考核指标。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忙于填写台账、赶制汇报材料、应付各类检查,居民求助社区则时常遭遇“人难找、事难办”的情况。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霞说:“我们也想第一时间为居民解决问题,但是繁杂的台账和写不完的材料简报占据了大量时间。不过,现在情况大变样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2024年,中央社会工作部明确提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要求规范村级组织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拉开帷幕。瑞安市迅速响应,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减负。瑞安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多部门,深入社区调研摸排,根据省级涉村(社区)事项清单,以图文形式梳理成册,厘清59项村(社区)履职事项、51项协助配合事项。
得益于此,如今的忠义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墙上仅保留社区党委、居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等核心标识,《社区事务准入清单》明确了职责。社区工作者告别了机械的台账工作,转而奔走在街头巷尾。改革并非“一刀切”式的简单操作,摘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在于要构建起“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的贴心服务闭环。社区工作者倾听民声、贴近民意,扎实开展各项活动。2024年,忠义街社区探索搭建“微平台”、释放“微能量”、递送“微服务”,针对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开展“微心愿”志愿服务。如今的忠义街社区,工作人员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提供高标准服务,精心打造居民的“幸福清单”。社区充分结合辖区各类资源优势,每月更新项目清单,并定期向居民公开,居民根据需求选择参与相应的活动项目。
这场始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改革,最终在忠义街结出了治理现代化的硕果。当社区工作者从“台账专员”回归“服务专员”,千年古街正在书写基层治理创新的时代答卷。那些从墙上转移到心间的服务承诺,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生动的注脚。正如一位社区工作者所言:“牌子减少了、责任厘清了,我们离群众的心更近了,有更多精力开展社区服务了。”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