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资源力量,服务送到家门口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街道玉湖社区下辖68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11000余人。小区更换燃气管道造成路面坑坑洼洼,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社区联合锦纶街道人大代表、在职党员、燃气公司、施工方以及居民代表,群策群力协商最终解决方案。

这是榆次区实行“三联”“四双”机制,将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的缩影。榆次区激活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的“四双”机制,推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三联”服务体系,打造政务服务和生活场景集成的服务综合体,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目前,榆次区整合城区162个企事业单位、1.4万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联合21所校地共建高校、169家物业服务企业、32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构建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坚实底座,解决各类问题3000余件次。

小区微信群里随时呼叫,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上门入户走访面对面交流,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收集群众反馈问题……榆次区75个社区通过各种渠道广“听”民需,汇总诉求后再进行梳理,分类挂账、逐个解决。

“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社区实行分类施策、三级解决的工作机制。”玉湖社区党委书记刘计娥说。针对管网漏水、井盖破损等简单的事情接诉即办;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安装门禁等居民急难愁盼及时协商解决;针对治安隐患、家庭纠纷等突出矛盾与复杂问题,整合包片街道相关负责人、社区党组织书记及网格员,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现场办公、重点解决。

“‘四双’和‘三联’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制度保障。”锦纶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说。

此外,榆次区城市社区依托社区便民服务站、警务室、法官工作站等开展政务集成服务,以社区中医阁、舞蹈队、书法教室、公益集市等为载体集成生活场景,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融洽邻里关系。

当前,榆次区依托“四双”机制建起75个法官工作站,实施“一民警两辅警”制度,实现“警、法、网三融合”,法官工作站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破解社区‘人少事多’的困境,就是要以‘集约化、便利化’为原则,探索政务服务集成、生活场景集成的综合体,在家门口打造‘一站式’社区新生态。同时,以党建、共建、联建统筹服务、发展和治理,将资源力量下沉一线,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说。

(本报通讯员 降志平 崔凯)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