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组织关系在老家,参加活动特别不方便。现在好了,组织关系转入了新成立的联合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更方便了,前不久还带动3名同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重庆市璧山区美团骑手党员张强说。
去年以来,璧山区围绕组织凝“新”、人才强“新”、服务暖“新”、治理联“新”四个方面,实施四大暖“新”工程,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推动全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水平整体跃升。
多彩活动强“新”
璧山区聚焦流动党员底数掌握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痛点堵点,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坚持“流动不流失”原则,探索建立“亮、转、管、用、留”工作机制,动态掌握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底数,摸清新就业群体党员208名,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4个,成立行业党委1个,持续壮大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
“多亏了师傅教我的‘路线优化五步法’,现在每天能多送15单!”“00后”快递员小李与“五星骑士”王师傅结对后,收入增长29%。
如何助力新就业群体快速成长?璧山区推动人才强“新”,推行“双优”结对机制,让“老手”与“新手”结对,帮助“新手”更快成长。打造暖“新”学院,培育“习语课堂”等品牌,推动新就业群体的政治素养、职业技能实现“双提升”。
同时,璧山区举办暖“新”文化节,开展技能大比武、才艺大比拼、“凝‘新’聚力·璧定有你”运动大联欢等文体活动,吸引来自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的18支新就业群体队伍参加,引导新就业群体传承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
多类举措暖“新”
新就业群体奔波在路上、忙碌在云端,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成为璧山区委社会工作部思考的问题。璧山区召开新就业群体座谈会,收集新就业群体政策领域的共性需求。针对新就业群体需求,璧山区注重发挥市场化运营造血功能,打造具有可持续性、可拓展性、可引流性的“码车驿站”,建立“小哥工作室”,打造集党建引领、温情关怀、社会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暖心驿站”阵地体系,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镇街”。
同时,璧山区还探索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新就业群体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合调解工作模式,研究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新就业群体专属保险套餐等多项“办实事、解难事”的管用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璧山区还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动新就业群体积分激励机制与公租房政策有机结合,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住房困境。“积分换房政策让我在城里安了家!”“90后”网约配送员刘磊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累积积分120分,成功申请到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此外,璧山区做实新就业群体党内关怀慰问,开展“听民声、问民计、送温暖”系列慰问活动,举办“情暖童心·璧定有你”新就业群体亲子观影活动,联合群团组织开设新就业群体子女公益托管班,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
参与治理联“新”
“兼职网格员让我有了新身份。”网约车司机党员周师傅兼任社区网格员后,通过行车记录仪协助交警破获1起肇事逃逸案。目前,全区136名新就业群体担任“四员”(即行风评议员、产品体验员、安全监督员、违章举报员),参与各类治理事项80余项,“进网格、融治理”时长超1.2万小时。
璧山区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机制,发挥新就业群体“流动哨兵”作用,常态化协助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设立“民情直通车”,在园区、暖“新”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线上平台设置“红色建议箱”模块,建立“首办责任制”,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同时,迭代优化“新新积分”平台,集成驿站地图、扫码进门、优惠用餐、政策咨询、社区报到、事件上报六大功能,上线“随手拍”“码上报”功能,制定“城市治理问题随手拍+领办参与社区活动+社会贡献申报核定”3大类11项积分项目清单,推动新就业群体发现上报风险隐患常态化。
“送餐时发现消防通道被堵,我通过‘随手拍’上传,堵塞问题2小时就解决了!”饿了么网约配送员赵斌凭此获得50积分,到暖心商店兑换了洗衣券。
目前,新就业群体参与服务“一老一小”5万余人次,报送外墙瓷砖脱落、井盖破损、消防隐患、环境破坏等各类问题线索500余条,解决社会治理事件300余起,有效推动“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力量”。
(本报通讯员 冉洋)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