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庆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巴南区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以互联网平台经济、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蓬勃发展,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巴南区积极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优势,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丰富完善他们参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平台和路径,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党委领导、协同联动,着力把党对新兴领域的领导落到实处
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必须主动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就业方式深刻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全面覆盖、顺畅运行的党组织体系,形成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巴南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镇街属地管理”的党建工作管理机制,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构建“统得起”的领导机制。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重点项目和考核重点内容,定期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研究实施红色聚力、固本强基、队伍提升、暖心服务、先锋引领等“五项行动”,部署12项具体措施、20项重点任务,抓好推动落实。
构建“兜得住”的责任体系。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推动市邮政管理局六分局筹建快递行业党委,依托区委网信办、区交通运输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吸纳区域内重点平台企业,组建互联网、交通运输、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推进党建工作有效覆盖。围绕在新就业群体中找党员、在党员中找新就业群体、让新就业群体党员找得到组织“三找”活动,精准识别人员身份、筛选核查党员信息、归集整合数据资源,形成全区“一本账”。
建强“管得好”的组织链条。建立全面覆盖组建机制,坚持抓总部带全网、抓龙头带全链,推动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重点互联网企业、大型快递企业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打破传统单位制党组织管理模式,推动行业党委牵头组建货车司机、新媒体行业党支部,依托街道、社区牵头组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先锋骑士”党支部。
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引导,着力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新就业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多元,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研判新形势、分析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将新就业群体党员纳入党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坚持网上网下结合,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主渠道,创新党员骨干带头学、工作间隙错时学、党群服务站点集中学、“中央厨房”培训学、党员教育平台在线学的“五学”模式,提升新就业群体党员政治素养。
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充分运用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坚持把培训课堂搬到党群服务阵地、网点站点、直播基地等,定期邀请“百姓名嘴”宣讲团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激发创先争优活力。围绕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多渠道挖掘典型做法、先进事迹,建立先进典型人物资源库,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选树宣传“最美新就业群体”等典型,推动新就业群体学有标杆、干有方向。
坚持需求导向、集成资源,着力把党的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党建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工作。巴南区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和困难,构建有温度有力度的党群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阵地、汇聚服务力量、延伸服务触角。
打造综合服务矩阵。推动在重点核心商圈、互联网产业楼宇等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域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驿站),整合渝工港湾、青年之家、妇女微家、司机之家等资源设立党群服务点,建设暖“新”商户,打造覆盖广泛的暖“新”阵地,形成“中心+站点”15分钟服务圈。
构建多方参与服务格局。成立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联盟,完善驻点服务、定点接待制度,推动网信、司法、人社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力量下沉,定期走访联系、宣讲政策、听取意见,组织开展“夏日送清凉”、“我为青年办实事”等活动,订单式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职业伤害保险等个性化服务。
搭建成长就业服务平台。持续深入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推动建设线下零工驿站,同步打造“巴实工”零工市场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聚焦新就业群体能力素质提升需求,整合属地高校、培训机构资源,制定学历(技能)提升政策,通过协议减免、政策补贴等方式向新就业群体提供资助,积极探索推出“夜间培训”、“周末培训”,拓展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空间。
坚持各尽其能、广泛参与,着力把新就业群体培育为“治理增量”
巴南区坚持组织发动、党员带动、各方联动,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贡献力量,形成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强大合力。
夯实基层治理力量。引导推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融入“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加入“先锋骑士”志愿服务队,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流动信息员”,积极报送问题线索,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共商共治机制。坚持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实事共办,搭建“小哥圆桌会”平台,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负责人充分掌握新就业群体现实诉求并现场回应。不能立即解决的,坚持“区级—镇街—社区”三级联动,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落实机制,推动问题办理见行见效。
壮大网络主流阵地。引导网络主播等围绕传播巴南声音、讲好巴南故事,积极创作正能量作品,当好“城市推介官”。深化“党建统领·百村振兴”行动,实施新媒体助农“云耕计划”,广泛开展“网络主播公益行”等活动,全面展示巴南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
(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