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算法向上向善 探索算法协商创新

在4月25日召开的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协商算法恳谈会上,外卖平台饿了么与骑手代表正式签订《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推出一系列针对算法的改进举措,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骑手工作体验,保障劳动者权益。此次协商恳谈聚焦计价、调度派单、时间预估、路径规划等“四大算法”模型及规则,签订协议涵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关乎骑手切身利益。

明确配送费计算规则进一步透明化

在平台计价算法方面,《协议》约定,平台持续优化计价算法模型及规则,提高顺路单派单概率,对于超重、体积大、需要步行上下楼梯等较难配送的订单,提高其在计价算法中的权重比例,优化“恶劣天气自动触发补贴”功能,确保众包网约配送员在正常劳动情况下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25元,逐步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处罚,降低网约配送员的超时焦虑,保障网约配送员收入稳定。

针对骑手们关于“距离一样的订单,为什么价格不一样?”的困惑,《协议》明确提出,正着手对配送费的计算规则进一步透明化,在平台官网设立算法公示专栏,及时与社会公众沟通饿了么的算法原理、机制与优化进程。在网约配送员APP端的接单页面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确标识出配送费的计算规则(如距离、时段、难度系数等),保证网约配送员清晰知晓配送费的构成,杜绝“隐藏扣款”。设置算法反馈专项通道,持续收集优化算法的意见建议等。同时,定期召开算法规则和业务规则恳谈会,确保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调整前充分听取网约配送员代表意见。

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引导与平台企业的主动优化双管齐下,正推动配送算法逐步向透明化等方向升级。在此次算法恳谈会上,路径规划与劳动保护也是双方恳谈的重点。

增加安全因子在派单调度中的比重

《协议》中将增加安全因子在派单调度中的比重。在调度派单算法模型中提高交通管制、天气预警、道路施工等动态因素,剔除逆行、危险路段行驶、超速等违规样本,以及绕路、低质量轨迹等异常样本,让订单的时间预估更为合理,确保在推荐任务时充分考虑网约配送员安全。

长时间跑单是骑手安全的另一大“杀手”。此次《协议》在休息休假方面约定,平台在防疲劳提醒功能基础上,优化提示方式,新增“自主选择休息权提醒”功能,网约配送员可自行选择期望的休息时间段,增加灵活调整空间。平台优化“强制下线”功能,探索延长下线休息的时长;连续配送4小时,平台系统提示,小休至少20分钟,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在配送时长计算中,优化安全限速规则,对配送时速设置兜底阈值,行进过程中的平均时速不高于每小时15千米,最高瞬间时速由每小时25千米下降至每小时23千米,确保骑手获得更合理充分的配送时长。

目前,平台已与高德合作,会适时将实时“红绿灯”功能纳入网约配送员导航和违规行为管控,通过“红绿灯”数据让网约配送员对等待时间有更直接的感知,方便网约配送员更合理和高效地安排配送路径。

社会各方共寻“共赢之道”

此次会议突破传统恳谈模式,打开“大门”,参与代表来自多方,包括骑手、平台、服务商、商家、消费者、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大家面对面协商,一条条改、一项项过,基于“平等协商、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原则,在多方联手、平等尊重、深入坦诚下,算法协商协议由此产生。

为共建骑手友好社区,饿了么还联合支付宝、多家物业服务企业推出“碰一下开门”新服务,骑手送餐可用支付宝“碰一下”最快可实现3秒进门,解决“骑手进门难”问题。

同时,饿了么还联合各地物业服务企业铺设智能外卖取餐柜,推动智能外卖取餐柜纳入社区及楼宇基础设施,在最后100米缓解外卖骑手送餐压力。

“算法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推动算法向上向善,在于以人为本,让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会上,饿了么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肖水贤表示,饿了么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举措,让算法成为骑手建设美好生活的办法,迈向平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共赢。

上海市委党校汪仲启教授认为,此次恳谈会和协议的签订是数字时代互联网平台企业探索算法民主的一个创新实践,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有组织的参与、有秩序的表达、有效果的协商、有尊严的劳动、有温度的制度。

上海远业律师事务所主任温陈静表示,此次恳谈会在算法边界重构、风险分担重构、劳资协商重构上有了新的探索,很有意义和价值。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