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北京市昌平区回天地区足球超级联赛(简称“回超”)二十周年嘉年华开幕。此次“回超”联赛以体育足球为媒介,为居民搭建起交流互动的平台,成为带动辖区居民自治的有力杠杆,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激活回天地区的文化体育活力。
“回超”最初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业余足球比赛,历经二十余年发展,现今已成为覆盖全年龄段、拥有四大品牌赛事的综合性足球联赛。2025年是“回超”赛事二十周年,也是昌平区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
20年前,回天地区部分居民因对足球的热爱而相聚绿茵球场,开启了这场草根赛事的传奇之旅。如今,“回超”已成长为覆盖全年龄段的综合性足球盛宴,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结出四大品牌赛事的累累硕果。“回超”联赛(成人组)共有20支队伍800名球员参与,在4月至10月的180场比赛中角逐冠军;小“回超”联赛(青少年组)由60支队伍的800名小球员组成,将在“五一”和“十一”假期以五人制、八人制、十一人制分组竞技,展现“足球从娃娃抓起”的传承力量;龙泽园街道杯(五人制)则由12支社区队伍以赛会友,深化邻里情谊;老“回超”联赛(中老年组)由40岁以上的“绿茵老将”们以八人制赛事续写热爱,诠释“足球不老”的精神。
赛事举办的同时,在回天行动重点工程——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一场盛大的体育文化互动盛宴也在同步开展。其中,在“回超二十年历程展”上,那些泛黄的照片、珍贵的球衣,都是“回超人”精彩的奋斗轨迹。“回天计划成果展”用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向市民展示回天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实现的华丽蝶变。林萃路、北清路等主干道的贯通让区域拥堵指数下降8.6%,交通的便利让回天赛事的参与度也水涨船高,参赛者与观众可以轻松实现“半小时畅达赛场”。
如今,“回超”年度参与人员超过5万人次,开辟了国内社区体育运动走向规模化、制度化、公益化的先例。以“回超”联赛为依托,回天地区又先后组织举办了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门球等超级联赛,形成“回超”系列赛事。
“回超”的成功举办,是回天地区社区体育发展的缩影,也是“回天有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开幕式上,居民自发组建的腰鼓队、啦啦操队惊艳亮相,社区青年志愿者也积极参与服务保障工作,体现了全民参与的热情和社区凝聚力的提升。通过足球赛事与社区生活的深度交织,“回天计划”成功将单一体育活动升华为全民参与的治理实践,聚“人人上场”之力,绘就“人人共享”的幸福家园。
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作为赛事举办地,其前身是鑫地市场违建拆除后还建的绿色空间,如今已成为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依托“合创家”等社区服务平台,居民可在线报名活动、预约场馆,数字化手段让参与更高效。这不仅体现了回天地区在主动治理、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方面的成效,也展示了社区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场所和休闲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十余年来,“回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回天地区的变迁与发展,成为社区体育文化的知名品牌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为大型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