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聚焦“门不能进也不提供便捷服务”、“门能进但便捷服务还有短板”、“小区物业管理缺乏尊重友好”等问题,着重通过聚合力、凝共识破解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问题,让他们配送舒心、就业安心、增收稳心。
党建引领强联动,协同共建聚合力。坚持统筹联动、整体推进,优化工作体制机制,凝聚资源力量务求实效。发挥行业部门作用。持续强化“管行业就要管党建”责任,建立行业党建“五个一”工作机制,发挥外卖送餐、交通运输等行业党委党建+职能“双重优势”,促进部门与平台企业联动,把“进门难”问题与行业管理、业务监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为破解“进门难”强支撑、增力量。构建协同发力格局。坚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属地片区兜底管理、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形成职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汇聚一股劲共研问题、共同推进。召开专题会5次,收集并采纳打造“友好小区”等建议措施20余条,为破解“进门难”明方向、定措施。全面动员凝心聚力。建立纵向到底的分类动员机制,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和镇(街道)属地优势,对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平台(站点)等进行动员摸排,掌握全区小区进出情况,倡议平台企业配合物业服务企业设置餐(货)暂存点、楼栋号可视化“亮牌指路”等配套改造,确保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为破解“进门难”聚合力、壮声势。
服务赋能暖人心,多元举措凝共识。坚持以暖心服务为突破口,建驿站、强服务,广泛宣传营造全域暖新浓厚氛围,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破解“进门难”等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活动中来。打造服务矩阵强氛围。整合“党群服务中心”、“邻里空间”等资源,集成打造供充电饮水、饭菜加热等一站式服务的“歇一哈儿·小哥驿站”120余个,建成“友好小区”、“友好商家”、“友好食堂”560余个,形成“1+9+N”暖新服务矩阵。打造以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为主的“暖新歇”服务小站,发布物业服务企业“温新公约”,引导小区、商超物业服务企业与新就业群体相互支持理解,形成更加友好氛围。提供多元服务解难题。发挥服务矩阵作用,配备“一阵地一权益管家”,推出扫码进小区、便捷取餐、爱心用餐等暖心举措,收集解决安装快递柜、提供拖板车、划定停车区等诉求,切实把服务做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大力宣传激励树形象。制定新就业群体宣传激励“四项措施”,宣传表扬服务优质、热心公益、参与治理的“最美”新就业群体15人,开展“七一”走访慰问、“送清凉”、集中积分兑换等暖“新”活动130余场,树立正面形象,提高职业认同。
精准施策破难题,智慧赋能提速率。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新就业群体管理服务,提供小区快速进、诉求及时办、线索一键报等便捷服务,在确保安全稳定可靠前提下,着力为新就业群体省时增收、传递温暖。开发“小程序”服务聚焦。基于区级“智慧蓉城”平台,减负节约、集成打造“小爱e家亲”智慧应用场景,与“智慧蓉城”、身份认证、事件枢纽等系统对接,集成“一键求助”、“信息快报”等11项实用功能,打造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关爱式激励的“掌上驿站”,为破解“进门难”提供智能支撑。出台“温新码”进门提速。依托“小爱e家亲”开发推出“温新码”,构建“一码一图一证”智慧管理模式,联动区委组织部、区住建局首批挂牌“友好小区”130余个,在700余个进出口配备“温新码”和小区平面示意图,网约配送员通过“扫码识身份、看图走捷径”的数字化认证配送通道,平均缩短每单配送时间约2~3分钟,提速“最后一百米”。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参与治理。依托“智慧蓉城”事件枢纽系统,开发“随手拍”功能模块,建立新就业群体“发现问题、一键上报、智能分派、处置解决、积分兑换”参与治理工作流程,利用微信群等渠道引导1500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网入格”,以安全隐患“随手拍”、食品安全“随手报”等便捷方式,打破时空阻隔,让新就业群体易进门也易参与治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