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运转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辽宁省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多措并举,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在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积极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实现由“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关爱服务,落实平台企业责任和属地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是服务居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加强新就业群体政治引领和关爱凝聚,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吃饭难”等问题,凝聚多方力量,整合“爱心驿站”、“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资源,常态化对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并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广纳诉求
聚力破解“进门难题”
“我们面临进门难的问题,有些小区不让进,有些小区允许快递员进入,不允许网约配送员进入”,“希望外卖骑手们能文明配送,遵章有序”……
不久前,一场恳谈会在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会议室举行。“我们把全市各大外卖平台企业负责人、骑手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代表聚在一起,让大家面对面,共同商讨解决骑手‘进门难’问题。”营口市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苗巨旺向记者介绍道。
恳谈会上,根据骑手反映的情况,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现场梳理出主城区53个外卖骑手“进门难”小区,以及手机充电难、重物搬运难、夜间看不清楼号等8个难题。
这样的恳谈会,前后共组织召开了4次。营口市把解决“进门难”、“上楼难”等问题作为服务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工作的切入点,广泛搭建交流平台,邀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邮政管理局以及物业管理协会等,共议如何破解配送“最后一百米”难题。
“要制定一套行为守则,引导网约配送员文明骑行,同时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苗巨旺表示,破解“进门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业态快速发展对传统物业服务行业带来的挑战,是推进由“解决一个问题”向“革新一个领域”转变的契机。
2024年9月,由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全市共计53个小区和配送点,与社区“两委”成员、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代表、门岗保安、网约配送员代表等座谈交流,全方位了解“进门难”、“上楼难”背后的各方诉求和意见建议,并走访调研3家网络平台企业征求意见,总结整理出8项待办事项台账,逐一明确整改措施。
经多次讨论,营口市明确,凡是允许业主骑电动车进入的“人车分流”小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均享有平等骑电动车进入小区的权利,物业服务企业和小区保安不得擅自阻拦,同时,制定《关于“外卖配送人员入小区”行为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引导网约配送员遵守规定文明骑行,提高配送效率。
《守则》规定,骑手要配合物业管理进行登记;有序停放车辆;减速慢行,不得超速行驶;文明配送,不得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依照路线指引,不得进入非配送区域住宅;保护环境,不得随意横穿小区绿化等内容。外卖平台负责制作带有骑手编号以及规定内容的“进门证”。
“外卖平台需按《守则》对骑手们加强培训和管理。”苗巨旺说,如果骑手送外卖时出现不文明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记录下骑手编号和相关图片、视频向外卖平台反映,情况属实的,平台要吊销其“进门证”。
除了规范骑手配送行为外,《守则》也要求物业服务企业优化外卖骑手进出小区管理制度,除登记骑手编号外,要配合做好外卖配送车辆停放区域设置、进出小区路线规划、设置限速标识、适当设置摆渡单车以及制定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纠纷处置预案等。
情暖四季
共同营造“友好场景”
为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爱新就业群体行动,营口市以老边区路南镇林昌天铂小区作为“友好社区”试点,设立“24小时爱心驿站”,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抗寒防暑物资、免费饮用水、手机充电、紧急避雨、如厕等服务。
“爱心驿站”挂牌启动后,吸引了众多新就业群体前来。“这里的环境整洁明亮,让人心情愉悦”,“装修温馨,像家一样”……
饿了么骑手王克翼感慨地说:“以前送外卖,累了只能在路边歇歇脚,现在有了这个‘爱心驿站’,我们终于有个像家一样的休息场地了。”“爱心驿站”内,座椅、充电插头、凉茶热饮、急救药箱、雨衣、助力推车等一应俱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林昌天铂小区在“爱心驿站”附近划定了临时停车区域。这些停车区域通常靠近小区入口,方便骑手快速停放车辆,同时也不会影响小区周边的交通秩序。
营口市老边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原福丰说:“‘爱心驿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为基层治理贡献‘新’力量。”据了解,目前老边区已在林昌第五郡小区建起了第二家“爱心驿站”,第三家“爱心驿站”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这是营口市落实关爱新就业群体暖心举措的一个缩影。营口市出台《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一条措施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市建设升级一批“爱心驿站”、“的士驿站”、“暖新食堂”、“暖新商户”、“总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新就业群体服务平台(站点),配备微波炉、急救药箱、充电宝、饮用水、维修工具等物品,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饮水、休息、如厕、停车”等难题,使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找得到、愿意进、用得好的温馨港湾。
为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看病难”问题,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爱心食堂”、“爱心商户”,联合营口市眼科医院等打造“健康服务基地”,为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属提供暖“新”治疗。
为了让温暖延伸,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市司法局推动4家律师事务所同4家外卖平台企业签约,免费为骑手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
除此之外,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营口市总工会积极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为已建会的企业中的女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呵护她们的健康。
“先锋骑手”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各位朋友,城市因你们的流动而美丽,因我们的共情而温暖,这里向全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朋友们发出号召,争做城市治理的共建者,充分发挥你们走街串巷、上楼入户、直面居民的特点,用双眼发现问题,切实变身基层治理的‘前哨员’;争做党建工作的参与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近日,一则致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倡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我们日常工作直面社区,贴近群众,能够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快递员张羽表示。
激发“新”动能、传递“新”温暖、贡献“新”力量、展现“新”担当,营口市充分引导广大新就业群体为城市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营口,许多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送货箱上都印有“先锋骑手 服务营口”的标识。
“这一标识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来源于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情形,飞驰的车身象征着骑手们使命必达的服务态度,身披的红色披风象征着在党建引领下激发骑手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的使命感。外围心形图案一方面希望通过开展健康义诊、法律援助和设立‘爱心驿站’等方式为风雨兼程的骑手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在工作之余参与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为工装前后都绣有“党员骑手”的字样,“美团”骑手邢萧山说:“我感到更自豪了!”
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深度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实践,鼓励他们发挥“文明宣传员”、“公益轻骑兵”、“应急先锋侠”的作用,先行一步发现问题,聚焦广大市民的急难愁盼,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进一步鼓励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挥职业优势,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营口市组建三支“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伍,健全积分奖励体系,激励骑手在配送同时,参与基层治理。
去年,营口市召开了“聚力营口 新心救护”活动仪式暨2024年营口市首期新就业群体心肺复苏培训班,邀请红十字应急救护师为110余名新就业群体作了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指导。站前区开展聚“新”赋能 “救”在身边——站前区新就业群体心肺复苏培训,让新就业群体掌握专业的急救知识,持续提高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新就业群体志愿者代表小高表示,感谢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未来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好、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当下,以外卖骑手为代表新就业群体,承载了营口全市“送外卖”、“送万物”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
通过推介“最美快递小哥”、“最美外卖骑手”、“最美外卖骑手网格员”等,营口市树立起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建立先进典型嘉许奖励机制,实现用激励留人、用业绩留人、用感情留人,进一步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
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曹德强表示:“在加强温情服务的同时,营口市支持鼓励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争当‘移动网格员’,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及时发现上报社区内不文明现象、安全隐患、异常突发情况,实现新就业群体和城市的‘双向奔赴’,汇聚起共创美好生活家园的‘新’力量。”
记者手记
门难进、楼难上,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日常生活里,骑手因进小区的问题与物业服务企业产生矛盾的事件并不鲜见。如何构建友好环境,打通梗阻提升服务,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辽宁省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制定网约配送员入小区行为守则、发放“进门卡”等举措,共同破解网约配送员“进门难”问题,提升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和服务水平,有效畅通了城市配送“微循环”。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具有覆盖面广、流动性强、信息灵敏的独特优势,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营口市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及时发现并上报社区安全隐患、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收集反馈居民诉求,使新就业群体实现了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成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一员。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