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占地27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30万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中外合作开发区的典范,园区紧扣“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不断探索激发与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推动以智慧化手段赋能社会工作领域,实现加“数”前行。
夯实数字基座,
疏通数据“汇而不聚”堵点
“数据汇而不聚、单向流动”是长久以来基层治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实现从“找基层要数据”到“在系统取数据”,园区自2020年起创新打造了跨部门、多层级共建共享“知社区”数字化平台。
一次性采集为基层减负。通过统一基层基础数据录入端口、录入规范、共享路径,支持一网采集、一键上报、避免多头重复填报。“过去,每到年底,户籍迁入迁出情况、民政救助等方面数据,都要专业社工跑到各部门去一一核对。但现在,只要登录‘知社区’平台,就能实时了解最新的数据。”
一屏共览实现数据精准应用。平台支持多层级跨部门的一屏共览,通过智能检索可一键导出生成电子台账,数据一致性、可用性、准确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以胜浦街道滨江苑社区为例,社区在了解到小区周边商场有招聘50~60岁男性保安的需求后,专业社工直接在平台上选择50~60岁、男性、失业人员标签,综合查询后找到10位符合条件的居民,编辑短信后定向发送,居民收到短信后直接与商家联系报名,大大提高供需对接效率。
一网串联构建数据共享良性生态。通过数据汇总,园区搭建社会组织服务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实现了系统化推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力量互联互动互促。像这样数据交换共享渠道还有很多,仅“知社区”平台,根据基层服务群众需要,就实现了常态化对接公安、卫健委、民政等12个相关局办单位,共享户籍人口、新生儿、社会救助对象等45项业务数据资源,聚焦基层最实用的场景,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
构建研判大模型,
破解民情民意分析难点
为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赋能治理的有效性,园区于2023年初步建设完成民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系统。
全量聚拢工单。依托“寒山闻钟”、便民热线、网格工单等8大条线、15个“主动+被动”工单渠道,确保全量化、多类型、可持续供给民情民意分析数据源。
实现检测预警。以“人感城市”为研究课题,对各类渠道收集的投诉、咨询工单通过智慧化手段进行投诉人情感分析、热点问题态势分析,定制化输出民情热点和社会风险的分析研判报告,对重难点事项提前预警。
整合处置力量。在形成定制报告的基础上,支持反查相关事项办理单位,形成多位一体的合成处置专班,提醒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风险,避免只分析不解决问题现象出现。例如,2023年底,根据民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系统预警,居民反映外卖小哥乱停车、闯红灯等热点问题工单量大,反对外卖小哥进小区的情况有所增加,为此园区组织部专门组织物业公司、平台企业、外卖小哥面对面沟通相关事项,并通过“星骑士”志愿队召集外卖小哥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提高居民对新就业群体的认可度,反对外卖骑手进社区的声音也逐渐减少。系统使用以来,针对电瓶车乱停放等热点问题发出预警,在快速应对个案投诉问题的同时,帮助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从“跟着问题跑”变“跑在问题前”。
开辟专题化场景,
精研政策制定重点
智慧化赋能人民建议征集。针对人民建议工作仅依靠点对点收集不全面、不准确、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园区打造多人同诉场景,可视化展示园区社会治理领域问题的规模、类型、态势、空间分布特征等各方面,从消极投诉中提取积极应对措施,拓展人民建议征集广度。今年,娄葑街道新娄社区居民普遍反映停车难问题,通过“园区规建委―娄葑街道―新娄社区”三级协力攻坚,有效利用闲置绿地建设便民停车场,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停车场改造建设,建成后的停车场面积约3979平方米,新增了公共停车位161个,接下来还将规划建设13个新能源充电车位,收获了群众的“五星好评”。
智慧化生成治理方案。运用“智能分析―策略生成―资源调度”三位一体治理架构,通过算法模型自动生成社会治理优化方案,支持公共资源配置动态调优,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反馈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更精准的政策措施。
智慧化实现“以数辅政”。通过大数据和舆情热点分析,为下一步园区工作方向、政策制定、完善预案等提供参考与指引,通过“以数辅政”、“以数献策”逐步推进由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警和事中干预,提升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以2024年园区开展的物业管理专题场景化应用研究为例,其作为市民热线乃至整个工单系统中诉求规模最大的问题类型之一,通过建设一套切实管用的物业管理现状的分析系统,能够直观展现和对比物业管理的各项指标和关键数据,帮助从区级层面全面了解物业管理现状,分层分类指导物业行业工作。
下一步,园区将持续丰富大数据赋能社会工作应用场景,加快布局以DeepSeek赋能民情分析、辅助治理决策的智慧应用场景,提供态势分析、情感分析、数据反查、智慧决策等多样化交互服务,自动推算梳理“园区—街道—社区”三级攻坚重难点,定制生成民情报告,聚焦社会工作领域关注人群,实时生成“诉求热点图”,为扎实凝聚服务群众,实现精准化治理提供智慧支撑。
(苏州工业园区社会工作办公室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