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石晋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在实践中应当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高质量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切实增进农民福祉,打造乡村治理新局面、新格局、新模式。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党组织领导能力

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实践锻炼,鼓励县直机关单位干部到乡镇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充实领导班子,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拓宽干部来源,向乡镇倾斜招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干部队伍“传帮带”制度建设,健全职级晋升机制。

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选举,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担当作为,通过选派县级以上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成员,推动村干部选拔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完善基层治理制度建设,

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要紧盯“关键少数”,完善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机制,严格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持续深化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开展对村巡察,细化完善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范。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问题,针对突出领域如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集体土地违规发包等,开展专项整治与核查。

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支持农民通过多渠道参与村级议事协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对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土地征收、宅基地审批等村民关注的事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和经济责任审计。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强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健全动态调整机制,精简优化涉农考核,聚焦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等核心指标,取消不符合村民期待、脱离实际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合并考核事项,注重日常监测。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推进农村基层网格化“多格合一”,推动更多资源下沉,为乡村治理赋能。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规划布局,形成产业现代化新格局。要紧跟市场需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条件。加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农户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形成产业发展规模优势。

党建引领科技支撑,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突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科技下乡、技术帮扶,选派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上,确保科技支撑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打造科技示范项目,促进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应用落地。

党建引领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全面了解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推动特色产业链品牌化发展,将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相融合,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推动乡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创新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

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要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党群关系,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聚焦痛点堵点问题,满足农民群众迫切需求,保障乡村长治久安。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平台。要因地制宜划分网格,建立整合党建、综治、环保、应急等职能的综合治理模式,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流程。强化信息化支撑,构建智慧治理平台,打通公安、民政、农业等部门数据接口,建立“人、房、地、事”全要素数据库,开发多功能终端,推广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物联网设备覆盖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精细化管理。

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和信息共享机制,深化群众自治,激发内生动力,搭建多元调解平台,推进党员干部下沉,分层分类化解矛盾,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依托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发动乡贤、能人参与矛盾调解,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模式,将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体系。保障村民安居乐业,维护农村稳定安宁,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健全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自建房等领域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和排查整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需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完善为保障,以产业培育为动力,以创新服务方式为引擎,积极开展人才培育,推进德法并重,加强科技赋能,不断探索形成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