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盐山实践

毕源浩 王广胜 刘敏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探索形成灵活搭建“爱心超市”、完善畅通积分机制、深度融合基层治理的工作路径,文明实践积分制(以下简称积分制)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因地制宜建设“爱心超市”

“爱心超市”是积分制服务群众的载体,盐山县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受益”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建设“爱心超市”。

村庄自建。鼓励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好、工作人员力量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由村委会统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体“爱心超市”,集中采购、集中兑换。

成方连片共建。部分村基础薄弱且村庄人口较少,村委会不具备搭建实体超市的能力,由乡镇牵头,就近划片,选择1个中心村,成方连片共建1个实体超市,共同使用。

指定爱心商家承建。不具备村庄自建和多村共建条件的乡镇,积极向帮扶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乡村能人等发出募捐倡议,开展爱心募捐活动,拓宽捐赠渠道,为“爱心超市”正常运转提供充足且符合村民实际需求的物资储备。

畅通运用空间

推行积分制,不仅要做实载体抓手,更要以完善制度框架和运行体系作为有力支撑。在探索积分制的过程中,盐山县形成了“1+2+3+N”工作机制。

发布一个榜单。建立村民积分光荣榜,每月或每季度张榜公布积分名单,营造榜上有名、争相积分的氛围,增强村民参与感。

建立两本台账。一本是详细记录每个村民积分情况的积分台账;一本是对物品采购、兑换进行分门别类统计的积分兑换台账。

制定三个制度。依据村情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积分兑换细则,全县统一标准;实行道德评议会评议制度,由党员、村民代表、乡村能人等组成5~9人的道德评议会,负责积分评议、积分兑换、物资管理等具体事项;实行积分兑换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制度,线下实行积分管理存折制,线上打造网络数字平台,实现线上积分、线下兑换。

发放N份积分存折。以户为单位,为每户建立一张积分存折,与线上小程序配合使用,采用随积随兑、季度兑或半年兑的方式,对每个家庭的积分进行汇总、兑换并公示。

将积分制融入“三治”

盐山县将积分制融入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印发《文明实践积分制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实施方案(试行)》,实现积分制全面覆盖、全面运行。

“积分制+自治”,激活内生动力。聚焦农村养老,将积分制与孝老食堂相结合,为孝老食堂建设、运营出资出物出力,均可获得相应积分。目前,全县建成孝老食堂118家,逐步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氛围。聚焦善行公益,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一次性给予不同分值的奖励。2024年,开展“寸草心”、“小橘灯”、“孝心饺子宴”、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668场。聚焦网格管理,深化农村党组织网格化管理,完善“积分+网格”体系,统筹做好网格内综合治理。

“积分制+法治”,牢固治理根基。加强矛盾排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采取“积分+互助调解”的形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加强普法宣传,引导村民参加县、乡、村组织的法治培训、法制教育、普法宣传等活动,引导村民知法懂法用法,并获得积分。

“积分制+德治”,树立文明风尚。开展道德评议,将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身边好人的评选以及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与积分制挂钩。开展家风传承,组织家风家训挂门楣活动,用好家风引领好民风,对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等给予积分奖励。开展移风易俗,将红事新办简办、践行低彩礼零彩礼、抵制陈规陋习等纳入积分制细则,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促文明新风。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省沧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沧州市盐山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